卤煮哪里的好吃?
老北京人都知道,过去卤煮在城里叫“烂糊菜”、城外叫“焖炉” 或 “锅饼炉”,是穷人吃的。《燕都小食品杂咏》中关于这种食品的记载很详细,并提到了它的价钱: 一毛钱三大碗,一碗量还够。 咸菜萝卜丝儿,煎炒两相宜。 五色荤素烩,锅窝可成盘。 肥肥五花肉,煮得烂而香。 辣酱调汤味,热腾腾吃一碗。 佐料多添换,滋味渐不同。 但到了后来,这种原先的穷人的食物被皇家看中,成为紫禁城的大餐之一。 根据《宫廷菜肴》一书的记述: 先以碎肉、鲜蘑加作料下锅,煮至半熟加入粉条煮熟备用。另用酱油、醋、姜末等调成汁,蘸着吃。
据说乾隆皇帝有一次微服出巡,在草料场看见几个士兵正在吃炖豆腐,就讨要了一只碗,加入佐料吃了起来,觉得味道好极了,就命令御厨以后做这道菜时要多加注意。这当然只是传说而已,但可以看出这种饭菜受皇帝重视的程度。 至于为什么皇族会偏爱这个来自民间的食品呢?根据《燕京琐记》的解释是因为: 咸水鹅、卤煮鹤;此二物不知起于何时,虽非宫中行粮,然富贵人家亦时有之。盖取其清香扑鼻,肥而不腻,酥而不硬,有汤可以下饭也。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沦陷于日军之手,又由于战争的破坏,很多食品匮乏,于是日寇就命令伪政府大量制作卤煮来救济民众。于是,这种原本民间的小吃变成了“皇粮”,而且还有了官方名字——“御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