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最早出自哪里?

刁润秋刁润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是古人对于宇宙万物的一种认知体系,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界以及世间万物的认知并不像现在这么深入,因此他们尝试用五种性质去概括自然界的一切。于是就有了金、木、水、火、土这五个概念。

《尚书·洪范》中提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五行看似简单,其实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先给大家说说怎么得出这五行吧! 古代中国人民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的,它们相互相生相克,从而推动着世界的运转。

比如: 火生土,土生金 水生木,木生火 金克木,木克土

这种相生相克的原理其实就蕴含在阴阳的概念里,《黄帝内经》中讲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所以古人通过阴阳来指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这五行也是基于阴阳这一概念衍生出来的。 那什么是阴阳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出入,阴阳者,非阴非阳,阴阳者,有形无形,有用无用,有无相生,难可穷极。”阴阳是一种极其宽泛的概念,它涵盖了世间的万事万物。

因为阴阳涵盖了一切,为了便于区分和理解,古人把阴阳分成了两半,一半属阳,一半属阴。 阳极生热,热极生火,所以火属于阳;阴极生寒,寒极生水,所以水和冰都属于阴。 所以这五行其实就是阴阳的五组对应关系,金木水火土也就是阴阳的五组符号。

这五行如何相生相克的也是基于阴阳这一概念而来的。 火生于阳,为阳中之阳,至阳则亢,所以火旺则炎上(向上、向光);阴消阳长则湿盛,水多木漂,故有火木水土相生。 金水相生的含义就比较复杂了,因为金有阴金和阳金之分,水也有阴阳。且五行之间存在生克制化的关系。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了解。

洪泽旭洪泽旭优质答主

五行思想萌芽于商周,形成于战国,大体上完成了五行说的理论建构。五行思想源出于上古的巫史传统,是方士在占卜、巫术活动中面对复杂多样的被占事物、对象、事态,追求占卜、巫术行为简易性与概括力而进行的类的抽象。虽然这一过程渗透着人的理性思维能力,但仍属于原始思维的范畴。五行说形成后,经历了演化发展的过程。在先秦的演化发展中,分出了不同形态和派别。

“五行”一词,出自《尚书·虞书·舜典》:“敬敷五教,在宽”,郑玄注:“五教,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也”;《尚书·周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金、木、水、火、土等五类物事,称为五材。五材各有特性,相克相生,相互转化,使世界万物形态纷纭,变化万千。

这种认为五类物事相克相生而构成世界的学说,叫做五行说。五行说是殷人及周初的宇宙发生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