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属五行属于什么?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个脏腑发生病变都会在身体其他部位留下踪迹。在中医里将人的五脏和自然界相匹配的五方、五气、五色、五化、五季、五味、五音、五臭等联系在一起叫着五行,它们分别为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木的特性:“木曰曲直”,道家认为“曲”是指屈曲,“直”是指条达,意为在屈曲中条畅达。木的特性是能生长、条达和舒畅。凡是具有疏散、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皆归于肝”。
心、舌、血、南和夏、酸味、角音、腥等事物的某些特性与火的特性相似,或与火相关联,如火能温热,能向上,心血温热而行于脉中,具有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舌能品尝酸苦而宣发心火等,所以,在中医药理论中将具有“温热、升腾、明亮、条达”等特性或功能的事物都与“火”相统一。这就是中医五行理论的“火”的系统。
土的特性:“土曰稼穑”,“稼穑”泛指种植和收获谷物,引申为生化、承载、受纳的能力,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凡是具有生长、化育、受纳、承载、升清降浊等作用的事物或现象,都归属“脾”。
“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清洁、肃降、收敛等。因此,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和现象都划归“肺”所统属。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润下是指水具有寒冷、下沉、滋润、温濡等作用。如肾精、肾液具有向下源源不断的供应五脏六腑之阴液,滋润濡养五脏六腑组织器官使之保持正常生理功能。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作用的事物或现象都归属“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