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为何没落?
因为管理思维僵化,体制落后,又缺乏变革的勇气和动力。 说实在的,现在日本很多所谓的“没落”的大企业,在三十年前都是令人生畏的存在。比如东芝,三菱,松下(现在的松下电器已没有当年的意气风发)。尤其是三菱,当年号称日本“经济帝国”。
我小时候家里买的收音机,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闹钟,剃须刀全都是三菱的。那时候家里有个三菱产品的自豪感别提有多强了!但是,就是这样一家“帝国”的企业,竟然被一个年轻的工程师带领的小公司给干掉了。 对,就是索尼。
以前讲索尼故事的时候说过,索尼成立之初全是外行领导。他们聘请了IBM的顾问帮助做流程再造,这个顾问推荐了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给索尼,叫盛田宪雄。就是这个人带一小群年轻的外行人开始了对三菱的攻伐。 三菱内部有很多老油条,各种盘算。盛田就带着他的团队一个一个击破,首先在成本上,新公司由于没有历史负担,成本低。其次质量上,新公司由美国质量管理大师戴明指导,比三菱做得更好。最后服务上,虽然最初是外行领导内行,但是盛田本人是非常敬业的,他经常亲自上门拜访客户,跟客户聊天,而三菱很多本部的职员都懒得很,爱理不理。结果让客户觉得Sony更亲切,更容易沟通。
通过全方位的竞争,索尼击败了强大的对手三菱。这就像今天华为在智能手机领域对三星的挑战一样。当时日本的手机行业除了诺基亚,就是夏普和索尼了。夏普的手机业务主要是做CDMA,而索尼主要做的是GSM。后来随着iPhone的到来,苹果横扫全球手机市场。同样,如果不是三星强行启动LED,液晶显示器的生产线,可能现在的手机市场仍然是苹果独霸天下。
如果今天三星或华为突然变身成索尼或者夏普,重新杀回手机市场,我相信也会是一个超级强悍的竞争对手。 回到正题。日本很多所谓“没落”的企业其实都是非常优秀的企业。比如丰田,本田。日产。它们的问题在于没有一个很好的传承者。
当企业由一个英雄领袖带着披荆斩棘之时,必然会有一个强大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是疯狂的,甚至是掠夺的。但当一个企业由一个英雄变成了一个政府之时,它就会慢慢失去它的灵魂。从丰田本田日产变得平庸开始,到三菱松下东芝沦落到垃圾堆里,其实都是一个道理,都是管理思想跟不上时代,导致企业失去了创新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