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偏小一个月怎么办?
孕产期营养与体重监测是孕期管理和分娩顺利的重要基础,胎龄和出生体重是评估胎儿生长状况的重要参数。 对于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同胎次平均体重第10百分位)或小于标准胎龄儿(出生体重< 2个标准差)者,需要寻找原因。对于中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及维生素D缺乏应及时予以纠正。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建立母乳喂养关系,早吸吮、早开奶,刺激母亲下丘脑GHRH的释放并增加母乳分泌量,同时促进胃肠道激素(Gastro intestinal hormones, GIGs) 的合成与释放,如胃泌素(Gastrin) 、胰高血糖素 (Glucagon) 和胰岛细胞胰岛素(Insulin) 对维持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
应积极处理影响生长发育的不良因素,包括宫内感染、缺氧缺血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以及早产等,给予相应的药物和支持治疗,预防低血糖,积极预防儿童期肥胖和成年后糖尿病的发生。对确诊为小于胎龄儿者,除改善不良因素外,还应补充营养物质以促进生长,补充营养素的时间应当从孕期开始。 有研究表明,孕晚期补充含铁量为85.56μg/片的右旋糖酐铁胶囊,每次1片,每天3次,连续服用7~14天能够显著降低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预期值的风险[1]。另有研究指出,妊娠期铁缺乏增加了新生儿体重偏低的危险,并且这种影响是剂量依赖型的[2]。对存在缺铁高危因素的妊娠妇女应尽早给予补铁,预防贫血发生的同时也减少了低出生体重的风险。
对于早产儿及体重不足的儿童,除了加强营养补充,还需要特别强调喂养方式,建议采用逐渐增量方式提供营养,即在最初几天先给予少量牛奶,如果没有不良反应,再逐步增加至完全牛奶替代乳汁。如果母亲具有高胆固醇血症或脂肪肝等疾病,所哺乳婴儿发生脂肪痢的危险将明显增加,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喂养,以防造成宝宝消化不良。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足的情况有所改善,但超重和肥胖的比率不断升高,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