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区还是中国区?
这个真不好说,就我个人观点觉得是亚太区,但结果却是中国区。 首先从KOL行业来说,东南亚的网红其实比中国的网红要火很多,比如越南的sisters姐妹花、菲律宾的babe,但是在中国平台却几乎不见有人推。这主要是因为地域文化的关系,像东南亚那四大王国虽然经济落后,但是却有着浓厚的王室贵族气息,这一点和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很像,因此容易让当地人心生自豪感,加上那些网红确实长得也漂亮,所以很容易成为KOL。而国内由于古代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一直都有着“以貌取人”的现象,再加上娱乐圈本身就是个看脸的行业,因此颜值高的网红更容易火。
其次从抖音海外版TikTok来看,东南亚地区的下载量也是高于中国的。以新加坡为例(一个华人比例高达74%的国家),根据Sensor Tower公布的2018年App Store和Google Play总下载量,排名前十的本地应用有4个(Grab、Gojek、Shopee、Bukalapak)属于本地公司或者本土品牌,另外6个里面3个是社交聊天(Whatsapp、Viber、Telegram),还有2个是支付工具(GrabCash、Ovo),只有一个是短视频软件Tik Tok。而同样的在新加坡,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显示,在移动应用用户规模TOP100里,Tik Tok只排到了第58位!
最后从营销角度来看,目前出海企业的广告素材投放多会以全球受众为准,制作成英文版本投放到海外市场,当然也会根据市场调研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国家或地区做针对性投放。比如同样卖咖啡,星巴克就会把广告投到“上流社会”扎堆的纽约街头,而瑞幸则会选择用大量优惠券吸引用户的策略,抢占流量入口。当然如果企业出海目的不是那么单纯(譬如为了洗白形象或者扭转口碑),则另当别论,会专门挑一些目标国家/地区的KOL进行合作,借助他们的影响力来传递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