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五行属性是什么?
关于石砚的五行归属,古代相砚之书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是“土”。如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云:“石者,土之精也。”明代朱柏庐《朱子家训》亦云:“书室宜置大理石。”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也曾说:“凡吾家国所遗文物,莫不有土性,独砚莫不有土质。”古人以五行为属性和特征划分世界万物,将一切事物都归属于五行之中,故有此说。
另一种认为砚为水。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云:“端溪石砚,惟青绿二色,润若婴儿肌,且多细脉,宛如新凿竹木;其质坚洁,虽风雨霜雪之所凌厉,温凉燥湿之所变易,而彼自若无与焉……此石之能耐久而不坏如此。”又引吕祖谦语:“石之贵者,惟青紫二色,温润明亮,细密柔滑,而发墨者唯端溪。”由此可证,砚乃湿润水灵之物,自然应归属于水。
以上两种说法各执一词,不相上下,不过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似乎第二种说法更为妥当。因为作为书写工具的砚台,最主要的属性就是蓄水、发墨,如果脱离了水的范畴,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在风水命理等方面,人们还常把砚比喻为“文房四宝”中的财,称为“文房财”或“文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