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果黄的有什么作用?
圣女果又叫小西红柿、小番茄,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几年来,很多地区把圣女果当做主要的设施栽培作物来发展,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生产上常出现一些生理障碍,比如黄色裂果就是其中的一种。此病在温室、大棚、中棚、小拱棚等保护地栽培中均会发生,通常初期发生较轻,中后期发生严重,尤其是果实进入白熟、转黄和着色转红期最容易发生裂果。
发生原因
(1)温差变化大。日葵2号、粉金刚等黄色品种的圣女果,其果皮比较薄,当天气变化,如遇到骤晴骤雨或光照强、温度高等,裂果现象就非常严重。
(2)干旱后灌水。在结果前期(即初期),当长期干旱无雨,土壤干旱后突然灌一次大水,根系迅速吸水到果实,加上果实生长前期果肉组织比较幼嫩,果皮更幼嫩,果肉生长速度比果皮要快得多,果肉胀裂果皮而造成裂果。
(3)畸形果。由于花期授粉受精不好,或营养不良及激素使用不当等原因,引起畸形果的大量发生,尤其裂果现象严重。
(4)农药使用不当。如在雨前和雨后喷一些乳油类农药,乳油被果皮吸收后,果皮受到伤害(即被腐蚀),果皮组织不均匀生长而易造成裂果。
防治措施
(1)选用抗裂果的品种。生产中宜选用绿美88、紫霞1号、紫霞2号、艳丽、圣红1号、红玫2号、紫玉1号等抗裂果的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保持土壤的湿润,适时供应水分,干旱时宜在早晚浇水,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
(3)加强温度管理,及时放风。防止棚内温度过高,在遇骤晴骤雨时,棚外应盖遮阳网降温等。
(4)适时早采收,防止过分成熟而易裂果落果。
(5)适时喷洒杀虫杀菌剂。避免在雨前或雨后喷施乳油类农药,尽可能多用可湿性粉剂和悬浮剂。
发病规律
此病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组织内或种子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合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病菌借风雨、昆虫和农事操作传播,病菌进入近地面绿叶的气孔、伤口直接侵入,在15~32℃温度条件下均可发病。15~25℃的多雨高湿条件有利于发病,在我国南方,发病高峰期为5~11月。发病潜育期2~10天,植株感病后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浸染。发病适温20~25℃,相对湿度高于85%。华南地区,春夏多雨季,如遇阴天多雨,排水不好,植株受伤及管理粗放时发病严重。此外,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一般叶色深绿,叶面有茸毛的品种发病较轻,叶面平滑品种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