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皮有什么作用?
种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保护种子内部结构免受外界环境影响和干扰、为种子萌发提供水分、溶解无机盐等的作用。 不同植物的种子其种皮的颜色、厚度、质地等性状不同。如水稻、小麦等禾本科作物种子的种皮较薄,呈淡黄色;花生、瓜蒌等种子种皮较厚,呈深黄色或橘红色;而核桃、栗子等的种子则具有厚韧的壳,称之为核果。但不论如何,这些性状的产生都是由于基因表达的结果。 除了种皮的性状外,形成种皮的结构也是由基因决定的。根据细胞内各种结构的排列方式,胚乳细胞可以分为2类:珠心胚乳(Caryoplast)与游离胚乳(Avicel)。其中,珠心胚乳细胞的细胞质被充满淀粉粒的细胞核所分隔,而游离胚乳细胞的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通常我们吃的食物中所含的淀粉颗粒是支链淀粉。它是由许多淀粉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联合而成的大分子的多聚糖。 而种子中的淀粉大多为直链淀粉,它是单糖以α-1,4糖苷键相连的多聚糖。虽然这两种淀粉形态接近,但它们的分子量差异很大,直链淀粉的分支度低,分子量较小。
种皮是种子外面的薄膜,分为外种皮和内种皮。种皮有保护种子的作用。种皮的厚薄、颜色以及表面结构根据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异。较特殊的有豆科植物的种皮,它常与果皮共同参与有关,如豆类的种皮常为革质,坚硬,且与种子一同形成。在豆科植物中,有少数植物的种皮具有渗透性,如花生。多数植物的种子在贮藏期间,气体交换很少,呼吸较微弱,种皮有阻挡气体交换的作用,如果种皮透性较低,贮藏时就容易造成种子缺氧而发生生理病害。
大多数植物的种皮上有细小的微孔和孔沟,气体和水分就通过这些结构出入种子,它是决定种皮透性的主要部分。种子种皮上微孔和孔沟的数量及大小受到植物种类的影响。种皮透性还受水分含量及环境温度pH的影响。种皮透性的强弱是决定种子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如豆类种子,在正常贮藏条件下,由于种皮透性较低,造成种子缺氧而容易发生黄变。
禾本科及十字花科等许多蔬菜种子,贮藏时对微气控制的要求不太严格,种皮透性较强,能耐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的条件。种子的种皮都是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由珠被发育而来的,因此,种皮的性质、厚度、颜色、粗糙、光滑程度都与果皮有关,这些物质都能影响种子透性。凡果皮较厚的种子,如莴苣、芹菜等,种皮也较厚,且内种皮和果皮一起参与有关,贮藏时,微气控制的要求较高,应给予充足的氧气,能经久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