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地板隔音好还是瓷砖隔音好?
说到声音的传递,不得不提到声波这个概念。声波是声音以波的形式在物质介质中传播。它同机械波一样具有波峰和波谷、波长和周期。 我们听到的声音其实是声波经过空气这一介质传进人耳并刺激鼓膜产生的一种电信号,通过大脑皮层处理之后被我们所理解。所以声波其实是一种机械波。 由于固体传声的效果远比气体好得多,所以通常我们讨论的声音的传播都是指固体介质中的传播——也就是在物体(比如桌子)中传播的声波。 当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时,由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我们听到了“寂静”;但当你把一个音叉放到桌子上,音叉振动产生的声波就会传递到我们的耳朵里。同样道理,如果你用手指敲桌子,你也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你的手指头作为物体,把声音波震荡通过固体传递给了我们耳道。 如果我们把手指移动到一个距离桌边1cm的地方并且靠近桌面垂直向下击打,我们会听得清楚一些。如果继续增大声源与接受者的距离至5cm,听起来反而更清晰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随着距离的增加,空气作为中间介质的作用就越来越弱,声音的能量更多地被直接传递到了地面--也就是固体的振动被直接放大了。
从上述分析来看,发声体与接受者越近,通过的介质主要是空气,声音的能量被大量损耗掉;反之,当发出体和接收者之间的距离变大,通过空气传声的部分会越来越少,而通过固体传声的部分则会越来越多。 所以根据以上原理,我们在判断房间隔音效果的时候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检验一下:在房间里敲击物品,判断其是否会影响到隔壁甚至楼下邻居。如果会的话,说明房间的隔音效果较差;反之则较好。 但是人们一般并不像检测房间隔音效果这么简单地给房间分类,而是会根据对噪音敏感度的不一致而对房间有更加细致的要求。比如说有些朋友很讨厌噪音,所以对房屋隔音要求很高;而有些人对于噪音不太敏感,那么对这些朋友来说房屋隔音不必过于在意。 这时我们就需要通过一些量化指标对我们的房间进行评价。常用的评价标准有噪声标准值、噪声允许范围以及频谱浓度等参数。这些参数可以在国家颁发的建筑隔声检测规范中找到。
以噪声标准值为例,国家规定卧室、书房、客厅等的噪声标准值不超过45dB(A),厨房、卫生间等为40dB(A),而实验室测得的理想状态下的睡眠区应该小于等于35dB(A)。如果我们自己测量发现房间噪声超过了这个数值,就需要考虑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房间进行隔音改造了。 在确定要改造的房间后,下一步就是评估具体需要改进的部位。通常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有:门窗、墙面、楼板及天花板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