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怎么挣钱?
从基本的逻辑上说,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基本逻辑主要是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可以在市场上自由流通的金融资产,从而为原始权益人实现融资。对投资人而言,则通过优先级/次级的分层及增信措施增厚安全性,在一定风险承受水平下分享相对高收益的机会。而SPV、增信方、评级方、会计师、律师以及券商等中介机构通过参与证券化业务获得服务费及持续性管理费用等,因此参与各方在证券化业务中存在一定的共赢基础,这也是证券化业务在美国快速发展及成为金融市场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之一。
具体看,不同参与方可以获得以下收益:对企业来说,可以以低于银行贷款利率的成本获得低成本融资,同时无需受到所有者资本金比例的限制。此外,在一些领域如基础设施、商业地产等领域中,通过证券化盘活存量、提升流动性,有助于行业投融资形成良性循环;对于投资者来说,获得风险、收益匹配的高收益投资品种,丰富投资组合。
在2016年以前,由于国内证券化市场迅速扩大,资产供给方大量增加,而需求方增长幅度不及供给方,导致证券化产品的收益及定价偏低。部分发起人通过利用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权重较低、不计入存贷比等监管便利推动证券化业务,而没有将低成本融资等市场化价值放在主要地位,对基础资产的筛选及产品定价上也没有将市场化机制放在主要位置,这也是去年底以来基础资产质量下降速度加快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的自营部门也是证券化产品的最主要投资者,作为主要资产供给方的企业同时又是主要需求方的投资者,导致证券化业务的参与者相对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证券化的市场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