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线差法报考大学?
线差法是近几年来广大考生和家长使用最多的一种志愿填报方法。其最大的优点是通过对比分析近三年的录取数据可以准确找出与自身实力(高考成绩或模拟成绩)相差无几的大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1、线差法相关术语及数据概念
线差法所要求的术语和数据主要有:高考成绩(或模拟成绩)、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高校实际录取分数线、高校线差、考生相对分差。
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简称批次线或省控线,是指省级招生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按照略大于招生计划数确定并向社会公布的各批次选择高校的最低投档分数。
高校录取线差指高校在某一批次录取的最低分数线与该批次最低控制线的差值。
考生相对分差指考生的高考成绩与所处特征批次省控线之间的差值。
2、线差法报考高校的要领
线差法的基本要领是在详细了解和把握高校近几年录取线差数据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年考生本人成绩的相对分差,按照“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原则分别选择高校进行报考。
运用线差法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高校当年的线差。二是考生高考成绩所对应的相对分差。一般来说,高校的往年录取分数会因为多种原因出现较大的起伏变化,使得实际录取分数和预估分数出现一定差距,给高校的报考带来困难,但高校的分数差变化却比原始分的起伏小得多,变化曲线也更为平滑,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高校的往年线差(至少分析三至五年的数据)得出一条变化曲线,从曲线走向预测学校当年可能的线差,使得考生能够做出比较可靠的判断。
3、线差法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线差法报考高校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一要准确理解同分或高分落榜的成因,防止机械地参考往年的录取信息;二要考虑大学和专业热门程度升降变化导致分数线的起伏,防止过于依赖往年的录取分数差;三要注意高校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降低分数录取所造成的录取分数线差骤降,防止无原则地“冲一冲”被退档或进入一个不喜欢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