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代码是什么?
企业信用代码也叫注册号,是工商局给企业的合法编码。相当于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码一样。这个号码在网上是能查到的。 企业申请社会诚信代码(即社会信用统一代码),是企业办理社会性登记证件时自动生成的20位字串,由数字和字母组成。其包含的信息反映的是企业所属地域、行业及登记主管机关等信息,是企业进行社会性活动的基本身份证明。 目前我国实施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属于建设当中,现阶段没有实现全国联网。因此各个地区的企业信用代码查询系统是不通用的,需要到所在地区的信用网站进行查询。
目前企业信用信息已经实现了部分省市联通,如果企业是在北京注册的,则可以在北京企业信用网上查询;如果在深圳注册的,则可以登录深圳市企业征信网查询;而如果在辽宁注册的,则必须登录辽宁省信用信息系统查询。但即使同处于一个城市或同一个省份,由于信息更新存在延时的问题,不同网站查询的信用报告可能不是最新的。
企业信用代码又称全国企业(法人) 信用代码,为标识各类机构、企业(法人)的一种特定身份编码,简称企业主体代码,是中国企业征信业务中的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信用代码”。企业信用代码信息载体为“企业信用档案”,是金融机构开展征信业务的基础数据源,征信机构和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向信息主体及委托人提供的“企业信用报告”和“企业信用等级报告”,是企业主体代码信息的服务形式之一,是标识企业身份、展示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报告。
全国企业信用代码是各类主体信用信息的索引码,代码一旦被赋予各类信用主体,原则上将保持唯一性和终身有效性,除非信用主体消亡才会被注销。在实际操作中,当各类信用主体的名称、主要营业地、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等重要信息发生变更时,由发码机构对其代码作相应处理,并将原代码置为失效。对由于人为失误而错误赋码等特殊情况,发码机构可以将原代码置为失效并重新赋码,新码须与原码关联。
全国企业(法人)信用代码按照“一数一源,及时更新、开放共享”的原则建设全国企业(法人)信用代码库。全国企业(法人)信用代码库是各类信用信息的共享交换平台,与银行信贷征信系统、企业信用系统及其他信用系统互连互通,与工商管理、税务管理、海关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商务管理、司法管理及其他行政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对任何信用主体(人或组织)的信用状况和信用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评价,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信用管理工具,服务于信用管理与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