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候金本位?

游侃游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的金本位制开始于1928年,在1935年被废除。 (一) 建立金本位制的背景 中国近代的金融体系十分混乱,从辛亥革命后一直到1927年底,国民政府发行的纸币不断贬值,物价飞涨。1914年到1926年间,美国平均每年失业人口数约为30万,到1929年时已经上升至115万;而同期上海的失业人数也从1.5万上升到了10万。为了挽救危机,面对外币和黄金大量涌进的局面,国民政府于1928年开始实行银本位制度,以银元作为法币的本位货币。然而这一措施并没能从根本上扭转危局,反而使局面更加恶化——随着国民政府的财政赤字越来越大,为弥补缺口而增发纸币的量也越来越多,结果导致通货膨胀愈演愈烈。

(二) 金本位制的具体内容 国民政府为了推行金本位制,先后颁布了《金本位准备金则》、《管理金银条例》等法令,对金本位制下的货币发行、黄金进出口、工商企业借贷以及个人借贷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1、 严禁发行无准备金的钞票,规定发行钞票必须具有充足的人民币或者外汇储备(即准备金),且不得发行超过准备金的钞票;

2、 放宽黄金出口管制,允许私人持有黄金及出售黄金,但对黄金进口仍有限制;

3、 对于外债,原则上应不予续借或展期,如确有需要,只能按现时汇率折合人民币数额较原约款减少者,方可办理;

4、 对工矿企业的借贷也做了较为严格的规定,例如借款用于工厂扩充项目时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有足额之准备金,过去信用良好,现在经营状况改善,盈利多,能按期偿还债务本息等;

5、 个人的借贷仅限于消费借贷,而且必须是生产或生活方式有了实质性改变所必需的消费品,不能是奢侈品,也不能是投机性资产。

(三) 金本位制度的评价 虽然金本位制度在建立初期收到了一些成效,但到了后期却越来越显示出其固有的缺陷,最终未能挽救国民政府的危机。

首先,金本位制度在制订和实施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情况,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形式主义。其次,金本位制度下货币政策调控力度有限,在内外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候,缺乏有效的工具及时调整。最后,金本位制度下经济主体的行为受到诸多约束,存在着效率低下的弊端。

令狐怡璟令狐怡璟优质答主

中国从本位制的确立时间来看,大致晚于西方国家 80年。晚于西方国家的金本位的确立并不是由于技术和政治等条件的限制,而是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和高度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所决定的,在这样的条件下,货币制度的改变必然进展缓慢。但是这并不妨碍中国的金本位货币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基础。19 世纪90 年代白银价格下跌,1900年—1914 年间的“银贵钱贱”货币流通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以及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逆差,使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户部与财政大臣商议铸钱一事尤为急迫。经过调查研究,户部大臣载泽上书认为中国应该改变目前的银本位制度,转而实行金本位,他陈述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条:首先,英国在1815 年以后确立金本位以来,其国家经济实力得到加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之后由于货币关系上的稳定各国相继实行金本位并成为近世各国通行货币制度。所以,货币行用之国多用金。其次,外国对华贸易中,常常利用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使华商处在不平等甚至亏损的地位,如果中国实行金本位币制,可以不受外国货币的制约,中国商人在对外贸易中可以掌握主动权,对华商贸易有利。再次,由于中国目前实行银本位,而西方各国已实行金本位,加上日本已经实行金汇兑本位制,这就使中国银币无法加入国际结算的汇兑流通中,严重阻碍了中国与各国的贸易往来。最后,由于目前中国银本位制与其他国家的金本位或者汇兑本位制不同,使得中国人到外国时无法就地购汇,必须带大量银两出国。携带大量白银十分不便,而且易导致不安全因素。所以,为了促进中国与各国的贸易发展,和为了中国人在外之便利,中国应该改变目前的银本位,实行金本位。载泽上书以后,清朝政府责成户部、度支部进一步研究论证金本位实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度支部经调查研究后上奏,从当时中国银、铜币行用情况,以及国库、户部、度支部的财务情况,还有外国与华商在上海银行、天津银行借垫款情况,说明实行金本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是度支部在奏折中同时也说明目前实行金本位制度存在着许多困难,因为中国是银本位制国家,各国却是金本位制国家,银两比白银价格高,各国用金汇兑中国,而中国只能用比值高的银两兑各国的金汇,所以外国在中国存有大量的银两。如果中国目前改行金本位制,必须将外国存放在上海、天津的银两立刻汇兑,各国必将拒绝汇兑而使上海、天津的外国汇兑银行陷入困境,“中外蒙敝,匪易言宣”。所以度支部认为目前中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货币政策。

为了进一步研究实行金本位制的可行性,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度支部组织了一批专家对各国货币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团由度支部和户部各派一人,聘请熟悉各国币制与汇兑的洋人一名共三人组成。经考察研究之后认为:银本位制不可行是因为银价波动较大,如果继续实行银本位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各国通商一律停铸银币论,银价愈长愈贱,我国终不能自铸银钱以敌其价。若欲改铸银币,则既为已废之物,他国不与交通,即我国商民,亦将渐不乐用”,所以中国应实行金币制。具体做法是“仿照英美等国办法,以纯金铸造银币,再以金体铸造辅币,以银铸行用制钱,或银丝等”。实行金币本位制必须具备的必要条件是“君权甚威”,能够保证“币制不轻变”,因为金币本位制所采用的金币价格比较昂贵,人们不太可能经常使用,主要是作为储备货币,如果政府的信用不够,金币经常外流不利于货币制度的稳定和国内经济的正常发展。当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都已经放弃银本位改行金币或者汇兑本位,使得银价大跌,继续实行银本位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所以中国应当抓住各国币制变革之机,也实行金币本位制。金币制的推行会使中国货币价值稳定,币制与汇兑制度完善。考察团的报告对金币本位制的优越性以及金币本位制下金币、辅币、制钱的铸造和兑换关系进行具体说明,为金币本位制在中国的推行提供了可能。

考察团的报告送到度支部、户部后,度支部、户部研究认为考察团所言确实符合实际,但是实行金币本位制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币制必须稳定,不作轻易变动。第二,必须有大量供铸币使用的国家金库。第三,应该有较大的对外贸易额和国际汇兑的大量余金,这些贸易和汇兑是金本位国家的主要来源。第四,应有一定数额存诸外国的金汇以通融汇兑。对照以上实行金币本位的条件,度支部、户部认为中国实行金本位尚存在一些困难,“查我国内地行用,现在既不能全改银两,且金体沉重,不易通行,外国银价有长昂之势,各处汇价,难期一律,且各国驻防兵饷,时需发给,银钱局之制造,亦不能遽行停罢,是欲急行金本位制,尚有未便实行之端”。对于应该采用什么货币制度度支部、户部建议实行金、银两本位制。所谓两本位制是中国货币制度中的一个特称,一般是指金银两种金属本位的货币制度。“若以银铸主币,以金铸辅币,而于行用价银之内,兼准出入银两,酌定主辅币价值,再行厘定,办法既可变通,而内地行用,亦将便于流行”。度支部对实行金、银两本位制在奏折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度支部、户部关于实行金、银两本位的奏折呈朝廷后,由于在两本位制的具体实行方案上存在争议而使两本位制的实行被搁置。载泽上书认为应该采用英美等国通行做法,采用黄金铸造主币,辅币用小量黄金和其他金属的合金铸造,制钱用银铸成或铸银丝。度支部、户部认为金本位行用尚有困难,主张采用金、银两本位制,即以银铸主币,以金铸辅币,行用价银(7成色白银)兼准出入银两,这样既可变通,利于流行,且无妨碍。度支部、户部认为主辅币的兑换率在两本位制中尤为重要,建议根据实际状况,将银与金兑换率定为1∶15。两本位制的实行应以价值高的贵币为主币行用,所以黄金应作为主币行用。对于主辅币的重量,因中国目前尚有银两行用,建议主币重为7钱2分,辅币为7钱2厘。度支部、户部还对两本位中主辅币的铸造、铸造的费用、“溢短”数、兑换、出口及国内流通等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从度支部、户部的奏折中可以看出中国实行两本位制符合当时中国的具体实际,在当时是可实施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