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五行属性是什么?
“花椒”的命名,得从“椒”字的本义说起。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椒,芗椒也。从豆,角声”。这里的“芗椒”指的就是花椒,说明花椒最早的名字叫“芗椒”或“椒芗”。 为什么要叫“芗椒”呢?因为花椒的花朵有香气,这香气类似于麝香,故又称“椒芗”。 那为什么又说花椒的名字又叫做“椒”呢?这里就不得不说另一个名字——“檓”(音:huǐ)。
汉代王粲所作的《蜀都赋》中有这样一句“其园则有桃、李、梅、杏、榴、荔、椒、柰、枳、橙、梬(音:wěng)、枣”。这里的“椒”就是指花椒(檓)。 晋代张华的《博物志》中也有提到这种植物“蜀人种之,谓之檓”。这个“檓”和上面的“椒”指的是同一种东西。可见至少在魏晋的时候就已经把“椒”作为花椒的别名了。
那么,“椒”和“檓”到底是不是同一个字呢?答案是肯定的。从西周金文开始,这两个字就是异形字,笔划多寡不同,但是读音完全相同。到汉代,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就把两个不同的字混用了。 那为什么会出现两个不同的字呢?原因是因为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编辑部份字形的时候出了差错。他在编著《说文解字》时,将“椒”“茮”两个字误合在一起了!
后来经唐代学者段玉裁考证才纠正了这个错误。清代学者吴其濬作《植物名实图考》时,严格参考了段氏的意见,所以书中所绘“椒”的花卉图是正确的。 现在我们一般认为“椒”和“檓”是通假字或者俗字,在正式书写时可以互换。但仔细分析起来会发现有些问题。因为这俩字除了部首为“木”以外,其它笔画区别很大,如果当作通假字用的话,未免太随意了些。
其实,这两个字作为一个整体时,并不是通假的关系。它们一个是形声字,一个是形意字,本来就没有多大的亲缘关系。之所以出现现在的情形,完全是由于一个字发展到一定阶段,偏旁可以单独使用造成的。也就是说,这两个字本来是一组同源字,后来由于字形演变,才变成现在这样的。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不对之处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