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如何正确了解自己?
“认识你自己”是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带来的最重要的东西之一,也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名言。
因此对于想要考研的你来说,最应该了解的首先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 你自己。 那么何谓了解你自己在考研这件事上的“自我定位”呢?
这个概念比较宽泛和抽象,简单来说就是在考研过程中要认清自己的优劣势、能力水平以及所处的位置等状况,进而确定好一个目标院校和专业后为之付出努力和汗水的过程。 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大部分考生往往将80%甚至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备考复习上(比如看大量的经验贴、搜集资料、制定计划、努力刷题等等),而仅仅将20%的精力花费在了对自己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的过程当中;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很多人即便花了一年的时间认真准备却最终没能如愿考上理想的院校,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没有对自己的情况做出充分的分析评估,导致盲目跟风、人云亦云。因此,在考研备考开始之前,你一定要正确地认识和了解自己!
这里以学姐自身为例来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下到底该如何去了解清楚并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在考研过程中的个人能力和所处位置等情况以便于做好合理的目标定位——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句话对无论是正在备战考研的你还是已经上岸成功的学姐都同样适用哟~ 1.个人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21届即将读研的学姐来讲,当初决定选择考研的时候也曾经犹豫过是否要放弃本专业而去选择更感兴趣的方向或者跨专业去考一个985名校,但再三权衡之后学姐还是觉得应该先以本科专业为基础,毕竟本科专业是四年本科学习积淀下来的成果,并且未来本专业的就业出路也会比跨专业就业更广一些;所以最后经过深思熟虑我还是选择继续在本专业方向上进行深造攻读研究生。虽然如此,但我并没有因此就完全放弃了对其他感兴趣方向的探索和研究,而是通过在专业课的学习之余有意识地多参加学校里开设的相关选修课,以此来培养和提高自己对另一学科领域的兴趣和能力(如法学的同学们可以多参与一些经济类课程或是人文社科类课程的选修来学习提高)... 2.专业知识储备
在专业方面,不同专业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自然也有所区别,但是无论哪个专业都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应对考试中的各种试题。因此,对于考研学子来说,专业方面的知识储备主要可以分为两方面来看待: 第一点是专业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第二点则是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并将它们融会贯通起来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 就拿我的专业法学来说,大一刚入校时我便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就是要在大四毕业前顺利考取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在接下来的四年时间里我一直在努力地朝着这一目标不懈奋斗着;除了日常的学习和考试之外,每年暑假我都会争取留校的机会来提前进入图书馆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文献并进行精读和归纳整理从而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等等一系列方法手段都是我在备考过程中不断积累的经验与技巧。总之我认为在备考前期一定要打好基础不要急于求成或是有浮躁心理存在哦~
3.学习方法
在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方面因人而异,不同的学习方式适用于不同的人,找到最适合自己且效率最高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啦! 就拿法学专业中比较重要的两门专业课“民法学”和“刑法学”举例说明吧,由于我是从大二上学期就开始接触这两门专业课的知识内容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我都是采取自学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哒~(当然如果你是大一新生的话可以加入法学院的学生社团来跟着学长学姐们一起上课进行学习锻炼,这样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提高课堂吸收率哟~) 而关于具体的“学法”方法嘛我觉得大家可以先从法考的角度入手进行学习和记忆,这样在日后报考研究生时也可以省去一些时间用来做其他事情了~
4.自身条件 这里的自身条件主要包括:本科院校层次、英语水平、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情况。 首先在本科院校层次这方面需要提醒的是,在择校择专业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考虑而不能一味地去追求名校或者热门专业从而导致出现“高分低就”或是“低分高就”的结果;因为对于考研人来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在英语水平这方面,如果英语基础比较好的童鞋建议可以在大三期间就去准备雅思或者托福的考试,这样在大四开学以后就可以全力冲刺考研英语了~ 至于身体素质这方面嘛,我觉得大家只要在备考过程当中注意劳逸结合、饮食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就可以了哈~
以上就是我对“如何全面了解自己”这个问题的看法及经验分享啦,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