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是成语吗?
不是词语,而是作品名字,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的艺术品,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珍,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国之瑰宝,采用青铜铸造工艺,以青铜为材料,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把奔马与飞燕的典型形象糅合在一起,凝固成具有优美想象力的特定艺术瞬间。
以飞奔的骏马足踏飞燕的隽妙生动的形象,来衬托“天马行空,跃然绝尘”的意境,在奔马即将踏中飞燕的一刹那,飞燕惊恐回首企望逃脱。骏马轻捷的身影衬以轻盈的飞燕,巧妙地刻画出奔马的“神”、“速”。巧妙的构思,夸张的艺术手法,把静态的雕塑用速度感和力量感表现出来。马的构思布局,奔马造型健美俊逸,前腿直伸,后腿曲蹬,作奔驰状,伸长的头部作昂扬状,显示其进取之势,尾部上扬后摆,呈矫健俊美之姿。飞燕塑造于一足下,衬托了奔马之快。
1983年10月,文物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件青铜奔马,经全国文物专家一致认定,被命名为“马踏飞燕”,并以该造型作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1985年,铜奔马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并有“青铜之冠”的美誉。1993年10月,在日本国际造型艺术博览会上,该作品被权威人士评为“世界镇国之宝”,并称该马是“雕塑艺术的极致”,1986年9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并正式宣布“马超龙雀”更名为“马踏飞燕”,现收藏于甘肃博物馆,1996年年底,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和山东工艺美术史学会13位知名专家、学者和工艺美术理论家,对“马踏飞燕”等100种最具权威的艺术珍品进行评选,最终认为“马踏飞燕”是中华民族精神最完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