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怎么发现的新人?

欧阳昶锹欧阳昶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艺人培训部是一切的源头。有别于很多公司在人才青黄不接时就直接从社会上挖掘新人不同,王家卫和泽东电影更青睐于自己从零开始培养演员。王家卫说:“很多演员的合作都是从培训开始的,我亲自去教他们怎么演出,怎么表演。”

对于培训期间的新人,王家卫和他的团队并没有所谓“淘汰机制”,所有通过试镜的人几乎都能来到培训课堂。不过王家卫还是希望艺人在接受培训时能有选择地“充电”:“不用觉得自己什么都要学,可以专注于一方面。”

在艺人培训部的悉心指导下,泽东体系下的新人已经具备了“王家卫味道”,这为他们赢取了在电影中获得演戏机会的筹码。王家卫在评价电影《2046》里的新人刘嘉玲时表示:“其实他们都是业余演员,之前连舞台剧都没有参加过,他们接受培训的时间也只有一段时间。但我觉得,他们的表演很实在、自然,有生活味道,是很有潜质和希望的业余演员。”

通过王家卫亲自培训的新人,最成功的当属梁朝伟和张曼玉。在王家卫和梁朝伟第一次见面时,梁朝伟甚至还不知道王家卫是做电影的,更不知道泽东电影公司。而张曼玉在王家卫的调教下,从商业化的玉女发展成为备受国际认可的艺术家,先后获得戛纳电影节影后和威尼斯影后荣誉,甚至被法国《电影手册》评为“250位世界影史上最佳女演员”第15名,亚洲女演员中仅有的两名入围者中的排位。

如果说王家卫的提携是泽东造星的高级阶段,在新人还不足以服众的情况下,泽东就对“老演员”以“新面孔”或者“新类型”的包装方式来打造明星。比如在《花样年华》之前,张曼玉的明星形象主要偏向国际化和艺术性强的路线,而《花样年华》则用旗袍塑造了东方女性内敛的浪漫和性感。

王家卫和泽东电影的造星体系是基于其强大的艺术风格基础之上的,因此其造星的终极目标并不是明星的知名度、商业价值,甚至不是观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而是艺术评价机制的认可。比如张曼玉在《花样年华》中的表演,被很多影迷认为是张曼玉的巅峰,但张曼玉本人在采访中也坦言:“其实我自己不觉得(是我表演最好的),《清洁》我拿到威尼斯影后,我才觉得是我的一个肯定。《花样年华》对我来说算是一朵花盛开,还没有到我的心目中最好的境界——像果实一样,甜滋滋的,可以吃得到成果,所以不是最好。”

王家卫对演员的选择并不在乎名气大小,或者能否推动票房,他曾经对梁朝伟表示:“你很受欢迎,但那不是我要的。”王家卫和泽东的明星路线在艺术评价体系下取得了成功,但这种模式是需要具备强大的艺术风格和号召力的,因此很难被复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