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多少合适?
作为创业公司,如果一开始就全员持股,其实是非常好的事情。这样能最大化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那么问题就变成了,如何分配这所有的股权? 一般情况下,我们按员工的能力、贡献值、岗位三个维度给员工划分股级(我们称为股票),然后计算每个员工的总股数。比如,对技术关键人物的重视会让他们获得的股级高于一般员工,管理人员的股级一般会高于一线员工.... 但是,当创业公司发展到一个阶段之后,股东往往就不必再像以前那样拼杀在市场的前线了。他们需要更关注公司的战略和发展。这时候,股东的人数就并不重要了。因为掌握公司大多数股份的大股东们,已经通过协商,达成了公司对方向、策略等问题的统一态度。小股东们的存在并不能带来多大的积极作用了——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对公司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了。
在一个创业公司发展到50人左右的编制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减少股东人数了。 因为这个规模的团队,已经不容易形成一致行动了。不同部门之间可能出现相互掣肘的现象;不同岗位的员工可能做出不同的决策。人多嘴杂,力分则弱。这时候出现个别核心员工突然离职导致公司失控的风险就要远远大于以前了。而且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会让中层管理者疲于应对。小股东们有时候甚至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在某个关键节点上表达出和自己职务相对应的立场,就很容易让一个原本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所以,在一个创业公司进入成熟期时,为了保持公司决策的统一性,减少内部消耗,适当减少股东人数是个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