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盗汗吃什么中成药?
中医对小儿盗汗的病因病机分析较细致,认为小儿阴虚火热内盛是盗汗的主要病机,“小儿多热”、“小儿稚阴未充”,且饮食不知自节、爱动、喜吃零食等因素可致小儿阴虚火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加之小儿活泼好动,出汗量大,稍有运动就大汗淋漓,极易伤津耗气,导致气虚阴虚而发为盗汗。 除上述因素外,还有小儿体质虚弱,反复感冒,长期低热;患有结核病的患儿出现盗汗也较多,但一般同时伴有其他结核病的症状。
治疗上,中医认为应清热养阴、益气滋阴。常用药有以下几种: 1.六味地黄丸由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芩组成,主治肾阴虚证,症见潮热汗出、五心烦热、咽干口渴、小便短赤等。
2.知柏地黄丸由知母、黄柏、熟地、山药、山茱萸、泽瀉、丹皮、茯芩组成,有类似六味地黄丸的作用,主要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盗汗,可兼见烦躁易怒、大便秘结。
3.天王补心丹朱砂、当归、丹参、白芍、玄参、天冬、麦冬、桔梗、甘草、远志、酸枣仁、茯苓构成,有补血养阴,清心安神之效,可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盗汗,兼见失眠多梦、健忘、神志不宁者。
4.玉屏风散黄芪、防风、白术组成,有益气固表之功,适用于小儿气虚盗汗,兼见倦怠乏力、易患感冒者。 还可服用白薇秋燥汤(《医原》)合小柴胡汤加减(《温病条辨》),或用自拟方,生地、石斛、五味子各9g,麻黄根、浮小麦各5g,水煎服;或用当归6-9g,生地、炒黄芩、焦白术、炙甘草各3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