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为什么高楼?
不请自来,强答一发。 先放图 这张图是去年10月拍的,坐标国贸附近。当时刚来北京工作,公司安排住在国贸附近一个小区。每天下班走过一片工地,就会看到这样一幅景象。 当时就被震撼了,这种震撼直到现在回忆起来都还深有感触。 北京是一个缺少自然山川河流的城市,所以人们就创造性地在这座城市的高地上造高山、建湖泊……
以国贸为例,周围有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朝阳公园等,这些公园的建造理念都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自然”。 比如我住的小区,为了模拟山水,就造了一个人工湖和一个假山。虽然景观质量差强人意(跟真正的山水比),但是漫步其中还是能给人几分惬意。 而这座人工山的南侧就是我要说的主题——高密度建筑群。
因为这座人工山高约50米,而周边的高层建筑往往都在百米上下,所以从楼下走过去就能远远地看到这座小山。 小山由一块块巨石堆砌而成,石间植被茂盛,看上去非常壮观。 但问题是一旦你走进这坐“山”,就会发现实际上它是由一座座玻璃幕墙的高楼组成的! 原来,人们在这里创造了另一个天地。
晚上的时候这座山会被灯光点亮,此时漫步在山中,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当然,白天也是很好的打卡圣地。 所以,北京为什么要建这么一座“山”呢?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这个项目的建设单位是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而该项目是在2014年11月开始施工的。而在当年9月份,也就是施工之前,北京曾发布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其中关于商业办公用地的建设密度是这样的: 这个项目的设计规划单位是中车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据他们介绍,这个项目借鉴了欧洲小镇的规划理念,目的是“建成一个有活力、有吸引力的新城区”。
所以你看,虽然这个项目占地近7公顷,但是集酒店、办公等于一体,实现了高密度的混合使用。而由于高度的限制,并没有破坏周边住宅区的采光和景观。另外项目内部还设计了慢行系统,增加了人与建筑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