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痛片副作用大吗?
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对痛,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作用机理与阿司匹林相似,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起到解热镇痛的效果。 有研究认为其具有免疫调节的功效[4]。 对乙酰氨基酚为非处方药,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目前被广泛用于临床上多种发热和轻中度疼痛的治疗,如普通感冒或流感所引起的发烧、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痛、神经痛以及癌性高热等。患者服用后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少数人可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皮疹、胸闷、腹胀及皮肤瘙痒等症状。停药后症状即缓解,不影响继续用药。 但是,在2019年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称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暂停对乙酰氨基酚制剂(包括口服制剂和注射剂)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并对相关制剂进行召回。国家药监局明确指出,此次原因是对乙酰氨基酚严重过敏反应的报道。
据公告统计,从2005年到2018年间,我国共收到36例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发生严重过敏的报告,76%为男性,2/3的患者年龄在16岁以下,大多数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5天内出现严重过敏症状,部分病例可能在服药后几分钟内发病。 这些病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有血管神经性水肿(面部肿胀)、荨麻疹(全身皮肤瘙痒、出疹)、喉头痉挛、哮喘、休克等,严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险。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病例中,除了1例老年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外,其余均无基础性疾病,且年龄多在16岁以下。 对此,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发布警示,警告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带来的危害。
尽管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对乙酰氨基酚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但该药物在发达国家仍然被广泛使用。以美国为例,非处方药中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销量排名居第3位,仅次于布洛芬和对氯苯感胺,每年大约售出2.5亿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