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彘指什么生肖?
母猪,因为生肖猪的“猪”字和“母猪”的“母”字同音,而“猪”字又和“诸畜”中的“畜”字类似,因此古人用“豕”(shǐ)代称“猪”或“诸畜”。 《礼记·月令》中有“孟春行夏令,则水火毒升,豕易发狂”的句子;东汉经学家郑玄注释道:“火气病起于脾,发于腹中,先实热而后虚耗也……”这里的“水”“火”其实就是后来的“阴阳”,“毒”就是“湿热”,“升”即“上升”,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春季犯了秋冬之令,阳气亢盛,湿热内生,就会伤害脾脏,导致腹泻、腹胀,而且越发热越严重…… 《荀子·议兵》中说:“吴起取之曰:‘夫用兵,众为患,寡为利’——故以少击众者,莫如豕。”
汉代文学家王充在《论衡·书虚篇》中说:“儒书所谓‘神农之世,刀耕火种’……亦以时雨润物,无间于种,故得蕃滋,虽数百年一换土地,犹不足以乏其物。今之草木,有复生者,有不更生者,何哉?时雨之溉,去本不远矣!”这里将“神农时代”描述成“刀耕火种”,其中所谓的“刀耕火种”就是用斧头砍伐树木,用火烧制泥炭作为土壤的肥料,然后用耕锄翻土种植庄稼,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实际上已经相当先进了。 人们还将猪肉称为“豚”,将猪蹄称为“豚蹄”,将猪鬃称为“豚尾”。《论语·乡党》中记载:“烹豚,启蒸,少进。”东汉经学家赵岐注解说:“豚,酒熟也。”朱熹集注也说:“此章言饮食之节。蒸豚,酒熟也。”可见“蒸豚”就是现在所说的煮鸡蛋。那么“启蒸”就是把装在瓦盆里的白酒放到锅里加热,等到沸腾了再稍微往里加些鸡蛋就可以吃了。不过这种吃法是不是孔子的标准饮食习惯,我们现在已经无从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