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字五行含义是什么?
和,和谐、和平之义。 和的本义是指声音清楚适中,如“曲终奏雅,善始善终”;又指配合得当,协调一致,如“心有所和”“唱和”“应和”等。 由古至今,“和”一直是人们渴求的美好状态。《礼记•中庸》有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致中和”的意思是达到阴与阳两种力量的平衡,使宇宙之间充满祥和之气。
“和"还象征友谊,《论语•子罕》中就有“和为贵”之言。在现代社会,无论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更意味着一种最温暖的善意——友好合作、和睦相处、和气生财。 “和”还有吉祥之意。《尔雅 •释诂》云:“和,谐也。”汉代董仲舒著的《春秋繁露.循天人》中说道:“阴阳和调,风雨时至,嘉禾蕃殖,天下安宁。”这里将风调雨顺、万物祥和称为“和”,表达了一种风和日暖、万象祥和的美好祝愿。 因此可以说,“和”是古人向往的理想世界,而实现这个理想世界的最好方式就是“和而不同”——以和为尊,不卑不亢,尊重差异,多元共存。 如今,我们处在多元化时代,各种各样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我们既需要“和而不同”的包容理念,也需要“和”所蕴含的祥和意义。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与合作,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和”作为追求的理想目标; 在国内的各项建设中,我们倡导团结友爱的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日常生活中,我们努力做到家庭和睦、邻里和睦、单位和睦……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和”字。 当然,并非所有的事物都能用“和”来解释。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和”来营造更多美好的事物。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从字的五行本身上讲就有所区别。“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是孟子《孟子·告子上》中的一段文字。由此看来在“金木水火土”五个字当中,除了“土”字之外还包含了“生”、“气”、“知”、“义”等诸多内容。这就是说无论这五个字当中是那个字,都包容了其它字的成分,它们五行的单纯性是减弱的。所以它们自身所代表五行的特性也是减弱的,只是和其五行相关的其它字在“五德”上的不同而已。
由此可以理解,字的五行,实际上就是所写汉字的五德。一个字,由其笔划和发音构成,即由其笔划的发音和笔划构成。五音和五行的对应关系是:羽(123)=水;角(234)=木;宫(456)=土;徽(567)=金;商(671)=火。即五音与五行一一对应。五行为木者,一般发“zh、ch、sh、r”等音,或发“g、k、h”音。“zh,ch,sh,r”的笔划数为7、8、8、14。而“g,k,h”为20、11、9。在《周易》八卦中,震、巽、离、坤、兑、乾、坎、艮分别为木、木、火、土、金、金、水、土。从其笔划数来看,其数几乎均为木德所为。所以“木”字的木德非常纯和。而金、水、火、土等字的木德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字的本性。一个字的总德为本性德加上笔划所成之德。
由此可以理解,字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解释只是对字的总德中所属五行的简略命名和代表。而字所命名五行在实际数理中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字的总德的组成一般均为几个德的混合体,只是以某种德为主。所取字中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含义是相对于其字五行在《周易》中所属的宫位和卦象决定的。例如:“水”字属离明宫,上艮为山,下为坎水,为水山蹇,事物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