敔字五行属什么?
1.【字典解释】 繁体部首:土,部外笔画:8,总笔画:11 五笔86&98:FHTN 仓颉:GMYM 笔顺编号:12121315311 四角号码:4711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7A2
English: the name on a Chinese burial mound or tomb; (Wú) place name in Jiangsu province, Wú-chou city.
2.【相关词语解释】 ⑴ 吴城 wúchéng [wú chòu]
[Wu City] 古地名。秦置县,在今江苏省江阴市东北十五公里,因地处长江之东、大江入海处故得名;汉以后为吴县的治所;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废县为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置吴州于古吴城内,后避唐太祖李虎讳改扬州,吴城为其所属地,宋时仍属扬州,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取吴城,并改名江阴军,明洪武初升为江阴郡,吴城遂不再作行政中心用。 ⑵ 吴兴 wúxīng [wú xìng]
[Wuxing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古县名。秦朝始置,相当于现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县南浔区和北浔区两镇及南浔区的练市镇和湖州区部分乡镇一带地域。南朝陈天嘉元年(560年)并入乌程县,五代南唐昇元元年(937年)复置。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移至今址(原址即今湖州)。明清以来沿用旧称“乌程”。 ⑶ 无锡 wuxǐ
[Wuxi city] 在今中国江苏省南部太湖之滨,距上海120公里。人口约四十九万二千
(一九八二年)。市境东邻苏州地区,西连宜兴县,南毗溧阳县,北界江宁县及其长江。春秋时为吴国封邑,西汉置锡山侯国,东汉末设无锡县,故名。元代改常州路为无锡路,始有无锡之称。清雍正年间析无锡县为太仓直隶州和江阴县城、金匮县金坛县三县。清末又分别改为无锡、金沙、金匮三县。民国时曾先后属苏南、江南、江苏第一行政区(驻苏州)管辖。解放初期分属苏南行署松江专区、苏州市和江阴县。一九五八年划归无锡市管辖。现辖一镇十乡,市人民政府驻崇安区。市境内太湖沿岸平原广布,河流纵横交错,水网密布交织如织。主要农产有稻、麦、棉花等,工业有纺织、钢铁、食品等业。无锡自古就是中国著名的手工业基地之一,近代有荣氏企业、源益织染厂等企业。
⑷ 阳羡 yàngxiàn
[Yangxian district of Xuzhou,Jiangsu province] 古县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 年)置,治所在今江苏省宜兴东南,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 280 年)改名为义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公元 486 年)复名阳羡。北周宣政元年(公元 578 年)改属常州。隋朝大业九年(公元 613 年)废并入义兴县。
⑸ 震泽 zhènzé [Lake Tai] 太湖的古称。见《说文》:“震,动也”,又曰:“泽,润泽也。”因此震泽即言风振湖而动,使万物受到滋润养育之意。据《禹贡》记载,震泽或称具区,古称太湖为震泽,与南海、北海、渤海并称四海,后又泛指所有的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