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如何恢复?
目前,对于轻度、中度听障患儿大多采用助听器干预,而对于重度至全聋的患儿则通过人工耳蜗进行干预。 对于听障儿童的言语康复,要遵循“尽早识别,及时干预,长期干预”的原则。 所谓“尽早识别”就是发现孩子听力问题要及时就诊,确认听力损失程度和性质; “及时干预”就是要尽早给孩子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并开展言语康复训练; “长期干预”是指要长期坚持,让孩子多听、多说,才能逐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对于刚刚出生的先天性听障儿,如果在出生6个月之内,通过筛查、诊断确定听力障碍的程度,并且给予助听器配戴,言语功能可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
但倘若超过6个月,甚至1岁以上才诊断为听力损伤,那么言语功能的康复就相对困难一些。 这是因为人在出生6个月以内对言语的感知和学习能力是最强的,此时由于听觉系统未成熟,大脑的可塑性高,言语信号经耳朵进入脑内储存和处理。 这个阶段即使只是轻度听力损失,也会对言语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在这个阶段给予干预,即使佩戴助听器,言语功能的恢复也比较理想。 当孩子年龄增大,神经系统发育完善,虽然轻度的听力损失对言语功能的形成并无大碍,但是一旦失聪,言语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 这就像我们学习外语一样,在外语刚刚萌芽的时候,学习者的发音通常都不太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音会逐渐接近母语。但是如果到了高中甚至大学才开始学外语,即便学得非常努力,其发音永远都难以达到母语的水平。同样,孩子处于婴幼儿时期的学习阶段,无论听力损失的程度如何,只要给予积极的言语干预,效果都是令人振奋的。 但若等到青春期乃至成年后才被发现而实施干预,尽管干预的方法与措施是一样的,但因言语形成的反射弧已存在定势,改变起来就相当艰难了。
听障儿童康复的关键在于及早诊断,及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