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亢乘怎么读?
“五运”的“运”读作yùn,指阴阳五行之气化运转; “六气”的“气”读作qì,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 《黄帝内经》中讲“五运六气”,这个六气其实是指六年中的气候,每年气候都不一样,有二十四节气,一个节气十五天,一年就有七十二变。 比如芒种夏至这十天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小寒大寒十天的冬天是最冷的时候,而春分到谷雨十四天是一年中温度上升最快的时期。
古人通过观察这些变化来总结规律,以便在农业生产中获得便利。 “五运六气”现在研究主要是通过干支纪年法来推求。干支纪年法是根据甲子周期来推算,六十甲子一个循环。 比如1954年是甲午年,2014年是甲午年,2074又是甲午年……这种纪年方法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记住年份却忘了月份和日期,从而混淆。
于是后来人们又创造了“公元”纪年法,把每个世纪的第一年定为该世纪的元年,这样每十年就会有一个“闰年”,确保公历与农历的日期划分不差十天。 有人发现用“公历”计算“五运六气”很麻烦,于是就简化了运算过程(忽略某些参数),得出了现在的“干支历”。这种“干支历”与“农历”一样被广泛使用。
五行亢乘,亦称五行相胜:“相乘”,又称“所胜”、“所不胜”。“乘”有凌驾,强迫的意思。“相乘”即五行中正常生克之外,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以至无制,使其衰萎的异常现象。相生之序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之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乘,相侮都是破坏五行生克的异常变化。而相乘,相侮是互为交错的,如果某一五行之气过于强盛而乘其所克之脏,则受克的脏(即所不胜者)必然会起反抗作用,而致反向克制,这就是所谓的相侮。
五行亢乘是一种五行病机,临床上因五行亢乘而导致疾病,称为五行亢乘证,可见于各种内伤杂病,如肝肾病、肝胆病、心肾病等,一般以肝脾、肝胃病多见。
五行亢乘属于五行异常变化,故见有多经、多脏受累症状,其一般症状为相乘脏腑证候和被乘脏腑证候同时出现,如见脾、肝病见症并见者,多为肝木乘脾证。如果出现了母病及子则见其病在母脏,而子脏亦有病变;子病犯母则见其病在子脏,而母脏亦有病变。
临证时须从整体观念出发,四诊合参,切勿只凭一二症候判断属肝属脾,以致混淆病机。必须分清主次虚实,如肝旺乘脾、脾虚肝乘等证虽均见肝和脾的表现症状,但前者实多虚少,后者虚多实少,不可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