澯五行属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我三年前答过一次了 这里把以前的答案粘贴过来,稍作修改 先贴古书对“金水相生”的解释 再贴对“水火不容”的解释 金生水,是因为金克木,而木又生火;水生木,是因为水克火,而火又焚木。 所以古人就总结出了“金生水”“水生木”这样的相生规律。 但是这个结论是建立在对五行完全不了解的基础上的,是非常机械主义的解释。 五行的相生,绝对不是单纯由前一个五行去生后者这么简单。 《尚书·洪范》中,对五行的相生是这么解释的: “水生木,木生火,是谓顺行。” 这个“水生木,木生火”,不是指金水相生的意思。
原文中的“水、木”,其实代表的是“水神、木神”——这是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知识。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有变化的,当它处于两极附近时,正是冬季。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在一朔望月里,地球从冬至点开始,绕太阳公转一圈,回到冬至点。这个过程就是“周天”(古代称之为“匝”)。
“周天”被分成十二等分,每一等分称为“一度”。这十二等分,以子午线和春分秋分为标志,分别命名为“子、丑、寅、卯……”每一个名字代表着一年里某个时候的星空状况,也就是古代所谓的“星次”。
以子午线为例,将整个北天球被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属“阳”,下半部属“阴”。其中子午线上半部的星图,就被命名为“上弦月”,下半部分的星图,则命名为“下弦月”。 至于“水木相生”的“水木”,就是指“辰巳”这两个地支所对应的“木神”和“水神”。 为什么这么说呢? 根据《尔雅•释天》记载,冬至是“木正赤奋若(寅)”,夏至是“土正乘黄隆(未)”,春分是“金正从革(酉)”,秋分是“火正南仲(午)”,冬至是“水正太壮(子)”,夏至是“土正承光(未)”,春分是“金正气和(酉)”,秋分是“火正西征(午)”。
以上每一句的第一个字,组合起来就是“水木金火土”,代表了五个季节。 而“水木相生”,就是说春天的时候(雨水惊蛰春分),水木两行得气,这时候草木发芽生长;而到了秋季(白露霜降立冬),则金水相涵,菊花斗艳,万物收成。 所以古代的聪明人,早就发现金水不能相生了! 因为他们如果生于冬季,水土旺盛,火木微弱,那才是真悲剧。 (当然,现代科学告诉我们,虽然水火不相容,但是高温高压的水可以溶解各种电解质,形成溶液,而在低温低压的环境下,水却可以凝结成冰,变成固体……真是神奇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