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的五行属什么数字?
子时,十二时辰之首,对应农历廿八宿的虚宿(猪)和危宿(燕)分野。《尔雅·释天》郭璞注“子,兹也”。《淮南子·天文训》高诱注“子者,兹也”。《史记·律书》索隐引晋灼语“子,滋也;丑,纽也”… 所谓“兹”,本义指草木茂盛的样子,这里指月亮盈满如盖。
《说文解字》“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清·段玉裁注“阳动于中而仁流布焉,故万物滋。” 《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命田猎,存恤鳏寡,省伐木。”郑玄注“冬至后三十日,阴阳争,天地不通,故曰闭塞。” 以上记载说明在古人的天人感应观念里,作为自然现象的月相变化周期与人事变化规律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这种观念在古代是常识性的认知,并不神秘。所以古人用历法观察月相演变确定时间节气的变化以安排农业生产,也用同样的方法来推导人身气血运行规律以制定养生之道。当然,这种看法被神化了之后就成了封建迷信。
中医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记录疾病的症状、发病的时间等以诊察病程进展,推断预后及作出治疗方案,这是传承千年的宝贵经验。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远离了原始病因不明的恐惧症,不再把许多现代医学可诊疗的疾病归因于鬼神邪气,中医也因此失去了用武之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医用阴阳五行学说对疾病症状进行的分类诊断是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的。
子时,十二时辰的首个时辰,是以地支命名的时间,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十二位,也是中国十二生肖的排列。
一、子时,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以地支命名的十二个“时辰”。“子”的本字是婴儿的“婴”。子时的“子”字,是婴儿的意思。所以,十二时辰用形象的图案表示,辰属鼠的就是“子鼠”。十二地支,十二生肖,十二个月,十二个生肖图案,与十二地支是一一对应的。“子时”与十二生肖之“鼠”对应。在十二生肖图案的“子鼠”中有三个字,“子时”、“子鼠”、“子婴”。
子时,即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属亥水阳旺之地。《说文解字》:子,十一月,北方之位;言阳气微著,于十一月东北方也。从十一二相孕。子时,十二时辰之首,一阳初动之时,十一月,阳气微著,北方朔方阴极之处。
子时为一天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子”字是婴儿的意思。有“子者,滋也,滋生日也”。其对应的十二生肖图案是“鼠”,有“寅出而作”、“卯吞三更”及“午出而收”。
十二个时辰,每时辰为两小时,“于丑时,天象为寅时”。“于晨申之时,天象为午时”,“于酉初之时,天象为卯时”,“于戌初之时,天象为子时”。十二个时辰,每时辰对应一个节气,即:子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子时。
二、子时的五行属数字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共三十个数字。
三、子时的具体时辰为:子时为晚上11点至第二天凌晨1点;寅时为凌晨3点至凌晨5点;卯时为上午5点至上午7点;辰时为上午7点至上午9点。
四、子时的代表颜色为: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