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五行属水几画?
《康熙字典》中,“淇”字解释如下: 淇字的部首是氵(水)所以第一笔是笔画5的提手旁;第二笔是7画的竖弯钩;第三笔是6画的横折;第四笔是8画的点;第五笔是10画的撇;第六笔是9画的捺。 所以总共有42画 但是一般字体里面没有把提手旁的“扌”和“氵”连成一体,而是分为两个部件。这样计算的话,首尾两笔各占13画,中间七笔各占11画。
《新华字典》中,“淇”字解释为“qí”时,页码第365页,“淇”字条目下注明读音“qí”,字义包括“河名”等。而“河名”的意思里明确说明了“在河南省北部,北临漳水。古时北方一条主要的漕运河道。” 所以当“淇”用作地名时,应该算作13画;而当写作“淇水”、“淇河”的时候,因为“水”字未变,那么整个词也是13画。
同样,如果“淇”用作人名或者地名时,都算是13画。 而“淇”字作为“qí”音时,说明这是它的本字,页码第314页,字义包括“指水流曲折”、“喻曲折丰富”。这里提到了两个意思都在形容河流,所以也是13画。 当“淇”作为形容词使用时,如“淇澳”(a.水边;b.形容湖泊等湖岸曲折),因为“澳”字未变,且“水”和“氵”相连,所以应该是14画。
总之,我的看法是:当“淇”做地名用,或者名字中带“淇”,并且这个“淇”字表示的是它本来的意义时,应该是13画;当“淇”作为动词使用,或者是名字中带“淇”,而这个“淇”表示的是形容词时的含义时,都是14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