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愚园路有什么?
说到愚园路,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但说到武定的“五岳归来不看山”、襄阳公园的“十里洋场”,想必老上海人一定耳熟能详。 这条仅700米的街道两旁,曾经云集了60多家餐饮店铺,被称为“小香港”,而如今的愚园路,则是文青聚集之地——这里有一家著名的建筑书店、一家藏书甚多的咖啡馆和一家设备齐全的图书馆。
与武定西路相接的愚园路,是一条拥有138年历史的马路,据说早年这里是稻田和鱼塘。1853年起,英法两国在此相继建起租界,修筑道路,并分别以本国的殖民地总督和军事首脑命名。
不过,当时这条路上并不见“愚园”的身影。直到1924年建成的一条通往静安寺公交路线经过此处,为迎接公共交通系统的这个“大户”,路旁才建起了一所花园别墅。因为当时上海的很多洋房都以“里弄”相称(比如今天的石门一路、石门二路),所以这座别墅也冠以“愚园路”之名。 但真正让愚园路名声大噪的是一条名为“电车道”的路面,这是大上海第一条用沥青铺就的公路,于1928年动工,1930年竣工。这条路将静安寺与闸北区的光复路相连,沿路的电线杆上安装了电灯,成为沪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后来随着道路的扩建,车辆从两侧通过,变为现在的两条平行道路。
在电车道建成之前,上海最时髦的路段是襄阳北路(时称新闸路)。那里曾有一排欧式风格的商铺,卖的呢绒、布料、帽子、大衣等,都是当时上流社会不可或缺的消费品。 然而好景不长,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中,日本军队飞机轰炸了新闸路和附近的北京东路,夷平了许多商户。为了重建商业氛围,上海当局将目标放在了愚园路身上。
1933年,南京西路的第一家百货商店——华联商厦开业,这家店后来成为“八大商厦”之一。与此同时,一批餐饮店铺也在愚园路陆续开张,其中不乏“上饭堂”“南园菜馆”“杏花楼”这样如今已经声名显赫的品牌。据载,当时的愚园路每天人流如潮,热闹程度堪比今天的人广。 而如今,这些早已成为了过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