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海哪里有城中村?
“城中村”的概念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它不是指某个地理区划或行政地域,而是特指在中国大陆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而造成的城乡结合部存在着的人口密集、收入水平偏低且较为混乱的地区。 这个定义中,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前提条件,因此经济发达的地区一般不会出现所谓的“城中村”,比如北京和天津就很少听到“城中村”的问题了——虽然这些城市的郊区也存在一些低收入者聚集的村落,但这类问题显然没有在珠三角、长三角那么突出。
之所以出现“城中村”,是因为在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或是政府的分配)获得了城市户口,成为了所谓的城镇居民;另一部分人则留在农村,保持了农村的身份。 这样,在成市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特殊的区域:它毗邻繁华的商业中心和高档社区,却一派低矮破败的农村景象;它的住户大部分拥有城市户口,但却以低收入者为主;这些人的收入来源于各种各样的“行当”——其中不少属于违法经营。 在深圳,这种地方被称为“贫民区”,在北京叫作“城乡结合部”,而在上海的周边则是“乡间小道”。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治安状况差,缺乏基本的公共服务且环境污染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