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属五行什么生肖?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不过问的很模糊,我理解为三个问题吧: 1.什么是“势”? 2.“象”“数”“理”是怎样融入到“势”中的?它们各自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3.“十二生肖”怎么对应“十二地支”,为什么这样对应?有什么依据吗? “势”者,从“盛”字而来,本义是草木茂盛之状,《说文》释为“盛”,段玉裁注云:“凡物盛壮之称曰‘势’。”后引申为气势、势头等意。 古人观天文地理,察万物变化,发现日月星辰位置变化与季节、潮汐、气候有着某种规律性联系;同时,也观察到动物出生、发育、衰老、死亡也有其周期性规律。基于此,他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天干地支”符号系统来表示这些规律,并以此作为时间计算单位和纪年符号。这套系统被后人称为“农历”或“阴历”(与现行公历“阳历”相区别)。
农历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酉戌亥”代表十二地支,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代表十天干,干支相配以纪年。每六十甲子循环一周。用今天的话来说,农历就是把太阳公转和地球自转的运动轨迹用一套符号系统给记录下来。
干支相配,每个地支都会有相应的十天干对应,如“寅”对应“甲”,“卯”对应“乙”,如此等等。但一个地支有不同位置的十天干对应,如“子”位在北方,冬至一阳生,首先遇到的是“壬”水,所以“子”位十天干对应的首字母为“Z”;“午”位正南,夏至一阴生,第一个出现的是“癸”水,因此“午”位的十干首字母自然是“W”。这就是所谓的“甲子计时法”。 这是一种完全符合自然界运行规律的纪录方法,用现代科学语言来说就是“完美拟合自然周期的计时工具”!
这种完美的匹配带来了两个重要的结果:一是任何事物发生的时间都可以准确标记出来,二是任何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都可以准确地记录和传播。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就像日出日落,周而复始。人类不得不敬畏自然,因为一切都在自然的秩序中悄然进行着。于是古人说:“天人合一”。
“象”“数”“理”如何融入“势”中呢? 古人建立农历这套记时装置的时候就已经把宇宙的万事万物都考虑在内了。“数”既是这个装置的组成元素之一,又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每一个时刻都有它相对应的“数”,每一组“数”都和一定的“象”相对应。
“数”有“天人数”“地名数”“体数”“用数”之分,其中“地名数”最有代表性,因为它和现实的地域名称紧密相关。如“子”位,北方河图用数字“一”代表它,因为北至于子,冬至一阳生,白昼最短的一天就在这个方位。又如“午”位正南,夏至一阴生的当天位于正南方。
当然,这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明。具体的计算方法很复杂,这里不再赘述。 总之,数和象密不可分。有了数,象才有具体的位置;有了象,数才能准确标识它的位置。二者相辅相成。
古人认为世界是由阴阳两种力量相互作用而成,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用阴阳这两者来进行描述——阴中有阳,阳中含阴。阴阳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在古人的观念里,世界上的一切运动都可用阴阳这两个抽象的符号来表示。如,阳光月亮可以用“阴阳”来表示;春夏秋冬可以用“阴阳”来表示;高矮胖瘦也可以用“阴阳”来表示……总之,一切都是阴阳的结果。 古人用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也用阴阳来解读人生的命运。他们认为,人的生死老病生死也是由阴阳决定的——生老病死是阴阳的变化,阴阳平衡则健康,阴阳失调则疾病。
“医”字的构造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上面一部分是“广”,寓意为“阴阳”,下面一部分是“医”,意为“治病”。所以中医的理论基础完全是建立在阴阳的基础上。 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阴阳就是一种运动的量,它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当阴阳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时,人就健康;当阴阳失去平衡,我们就生病。 阴阳无处不在。在中国文化中,阴阳是被使用最多的哲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