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什么最火?
火是能量,是人性的升华! 火的属性是“阳性、热、光”! 凡是具有这些属性的事物或人,都在火的范畴之内。 在自然界,太阳是最火的存在。没有比太阳更大的火了。 阳火就是阳气,也就是人心中的正能量,比如爱心、感恩心、菩提心……等等美好的心境都是阳火的体现。
阴火就是负面作用的心火,也叫“嗔恚”(音chēn huì),属于负能量,由负面情绪所产生的热量和火焰,例如:愤怒、怨恨、恼怒……等,都会产生阴火。 人体内,心火分布在心经,属火。 养“心”就等于养“火”。
因此《黄帝内经》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就是说保持心平气和,是养火的最佳方法。 如果人们经常生气、发怒、脾气暴躁,就会消耗更多的阴火。 中医有句话叫“气有余便是火”。说明气过多就会转化为火,火太过就伤阴了。所以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调节心态,减少负面情绪,少生闲气,这是养生的重点之一。
五行之中,木生火、火生土;金克木、水克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食一些五行属火的食品,有助于身体健康。 如辣椒、花椒、胡椒、桂皮、八角、葱、姜、狗肉、羊肉、牛肉、荔枝、桂圆、大蒜、韭菜……等等。 除了饮食,还可以用药膳的办法补火,效果也不错。如可以用当归6g、人参3g、肉桂3g、龙眼肉10粒、大枣3枚,一起炖汤喝,可起到益气补血,活血通脉的作用。
一提到五行中什么最火?大家想到的可能就是《周易》。确实,《周易》的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大,在中国文化中的位置也是至高无上的。然而,如果我们从流行的角度谈最火,那就不仅要看影响力还要看流行时间的长短。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流行时间长而又对百姓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莫过于"阴阳家"的学说。而且,在许多场合,它的影响力大大超过儒家和道家。
虽然汉朝统治者曾经为了政治的需要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但事实上真正能够在中国民间生根发芽的不是那些高深的儒道观念,而是来自阴阳家的学说。
阴阳家之名首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但是,司马迁笔下的阴阳家是荀子的学生,所以与战国史中著名的齐国阴阳家邹衍有区别。邹衍创立了以五行学说为中心的阴阳家。
其实很早就有这种观点了,晋代干宝说:"周威公、宋袁喜,诸梁、刘向、刘歆父子、崔浩、崔玄伯、高允、周荣、宋寿,是九姓也,世掌其权,故能总机而任天下之运也。"可见,魏晋南北朝的卜筮等方士的家族内部都有世代相传的传统。这种专司卜筮等阴阳方士家庭历代都有,这种职业家族可以世袭而且地位很高。可以设想,从战国时期的邹衍、汉代的京房、甘公、唐廷、宋代傅察到当代的袁阔成,其实一直传承着一个家族。当然,也有不少是职业家班,但其人和他们的服务对象是固定不变的,例如汉代的袁广汉,他家为袁氏卜筮的一族,所以他的职业是世袭的,而他的生活服务对象也主要集中在王氏家族。
汉代王充在《论衡》中有这样的记载;"古者,不有卦筮之官,而有执卜之民。...周之盛也,卜筮之民不预于朝众,故时无筮人之职。秦并天下,不贵文德,道废功亡,儒术迟迟,故卜筮之民,乃得效用显闻,...然则卜官兴于二周,盛于六国矣。"
所谓"执卜之民"就是以占卜为业的巫术方士,即我们常说的女巫男觋。秦始皇灭了六国,为了巩固大秦帝国的安全,所以重用术士,于是,卜筮方士也就趁机而进。秦亡汉兴,汉朝继承了秦代的巫蛊符咒制度。为了维护政治统治的需要,汉代统治者对符咒巫术十分重视。
汉代统治者继承了秦代的巫蛊之风,其突出表现就是对于"鬼魅"和"厌胜"两种巫术的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