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体质怎么分?
中医基础理论的五个要素包括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季等,而中医的脏腑是抽象的概念,它来源于对生命的认识(即藏象),又应用于生命。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五种脏具有类似的生命属性,例如肾主封藏与闭藏有关;心主血脉也与血液在体内的运行有关等等。当然这里所说的类似于五行中木火土金水的关系,并不是完全等同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中,我们一般认为可以解释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的规律。这个就类似于西医的理论体系里面,可以找到对应的物质或者器官来解释病理变化。 所以我们在治疗的时候就可以根据病因去选择治疗方法以及对症的药物了。 比如心火亢盛引起的失眠,我们可以用莲子清心饮(黄连、栀子、竹叶、黄芩、生地黄、茯苓、甘草、麦冬、酸枣仁、桔梗、阿胶)。
下面我举几个例子来解释一下如何区分不同的体质并推荐一些调理方法。 1.平偏虚——肺气虚质(补法+泻法) 这个体质的人容易感冒,咳嗽痰多,声音低怯,易出汗,气短心悸,动则加剧,小便频数或失禁,舌质淡胖,苔白滑润,脉虚或细弱。这类人的特点为虚弱,同时由于身体太弱也会容易出现邪气。 那么对于这类人我一般都是采用补法加泻法的针法。 取穴: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 在针刺的过程中,我会留针30分钟然后补泻各一次。 补法:在行针的时候提插的深度要比平时深一点,频率要慢点,时间稍微长点。
泻法:在行针的时候提插的力度要大点,快些,时间长一点。 对于感冒了我一般会先让患者发汗再针灸,以驱邪外出。
2.阴偏阳——阳虚型(清法) 这个体质的人比较畏寒怕冷,喜欢热的食物或饮品,精神不佳,情绪低落,舌体胖大,苔白腻或白润,脉沉迟无力。 对于这样的人我一般都会采取清法的针法。
取:风门、风池、肩井、百会、大椎。
留针半小时后泻法一次,平补平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