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1、昭君墓 又叫“青冢”,是昭君的墓地。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处的大黑河中游,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00米,高33米,由墓地、陵园、博物馆三部分组成。 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家喻户晓,她的一生,为汉匈两族关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据史书记载,昭君去世后,汉元帝下令用皇家的礼制安葬昭君于内蒙古大黑河之滨(即今昭君墓址),并筑有传忠观以保存她的遗物。此后历朝历代不断对昭君墓进行修葺。现存的昭君墓是1989年整修的,整个建筑群占地达4万平方米之多。 在昭君墓前的石碑上,有清代康熙皇帝所书“出塞和亲”四个大字。 相传每年早春时节,青冢上的青草总会先于别处发芽;秋风起时,昭君墓的草又最先变黄,所以人们又称它为“青冢”。
2、五塔寺 白音塔拉蒙古语意为白音的喇嘛庙,因附近有一座喇嘛寺庙而得名。位于呼和浩特南郊约8公里处的滨河路内。 五塔寺又名“金刚座舍利宝珠塔”。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9~1424),原是第五世堪布波罗藏丹津的灵塔,后成为第6代章嘉活佛的寝殿。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重修时扩建,成为一座布局严整,造型独特的喇嘛塔式建筑。
五塔寺是一座喇嘛塔,塔身呈方形,下有小庙一座。全寺由塔基、塔身、相轮、塔刹四部分组成。在五个佛面正中各有一小佛塔,俗称五塔,故此得名。在塔院西壁上有清乾隆、嘉庆二帝题书的六字真言石刻,每字均径2.2米,笔力雄健,为珍贵的艺术珍品。
3、席力图召 又称“席力图藏传佛教寺院”或简称“席召庙”,蒙语意为“极喜宏法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旧城区西北席力图召街。是呼市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
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据史料记载,该寺是由西藏喀巴教派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席力图奉敕而建的。因此,该寺一直受到政府的保护,并在蒙古王公贵族中享有盛誉。其规模和影响也不断扩大,鼎盛时期曾拥有僧侣千余人。
据说,当时蒙古王公中的许多显贵都在这里建了“香火院”(又称“扎萨克召”),作为“家庙”。解放前,这里还保存着清朝和民国政府颁发的“龙印”、“虎印”等珍贵文物。后来这些印章都被运往国外展出,现珍藏于内蒙古博物院内。
4、大召“大召”即为“大召寺”,坐落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旧城鼓楼西南侧,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也称“黄教”)寺院。
传说当年有一位叫阿拉坦汗的蒙古族土默特部领袖,在迎请高僧云禅法师的过程中,有一次梦见自己的爱妻莫德格玛站在一尊佛像面前许愿保佑他早日找到高僧。于是,他便按照梦中见到的景象,找到了这位高僧并修建了大召寺。 “大召”之名源于梵语之“窣堵波”(suddho)的音译,意为“灵塔”或“坟冢”。这座寺院最初建成于明永乐七年(即公元1409年),原名“弘慈普度寺”,后改名为“崇福寺”。到了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才更名为今名——“大召寺”。
5、将军衙署 一座清代官衙建筑,现为呼和浩特市博物馆所在地,坐落在旧城北大街路东。 将军衙署初建于顺治元年(1644年)。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共经历八任将军。清末,将军衙署改为绥远将军驻地;新中国成立后改设为“绥远省人民政府旧址纪念馆”。 将军衙署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00余亩,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左右。由正堂御道、将军议事厅、将军住室、将军井等百余间建筑物及花园、围墙构成,分东、中西三路布局。中路为衙署所在,东路有花园,西路为旗兵营房,形成中轴对称的格局。
6、清真大寺 位于旧城内西墙根街中段路南。伊斯兰教苏非主义“嘎的里”派建筑。始建于明代隆庆元年(1567年),后遭兵燹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重建,至今已240多年了。 大寺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0·5米,南北宽31·5米,占地1275平方米。由门楼、过厅、礼拜大殿、沐浴室、学坊等组成,均为砖木结构,卷棚抱厦式建筑。大门为硬山合瓦过脊式,四柱三间五檩。进大门是一个长15米的通道,两侧为耳门,通道尽端是二层过厅,两侧有东西配房,厅前月台上矗立着4株木构八角亭式望月楼,与大门遥相呼应。
7、昭君墓 也叫“青冢”,是昭君的坟墓。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处的大黑河东岸,距呼和浩特市约十公里。墓内有一石棺床,上面有五供、香炉等供奉物,四周有石刻象、马、虎、兔等。 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脍炙人口,她的一生,为汉匈两族的关系发展做出了贡献。据史书记载,昭君死后,汉元帝下令用皇家的礼仪安葬昭君于内蒙古大黑河之滨(即今昭君墓址),并筑有传忠观以保存它的遗物。之后历朝历代不断对昭君墓进行了修缮。现存的昭君墓是1956年整修的,现在的昭君墓比原来高出一倍多,整个建筑群占地达4万平方米之高。现在每年的4月份都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文化节。
8、乌兰夫故居 乌兰夫同志出生在呼和浩特市区的普济堂巷内一户满族旗人家中,他的父亲姓白云梯。乌兰夫同志少年时代在这里度过了十二个春秋,这里是乌兰夫同志的诞生地。 他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从事地下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八路军,先后任晋察冀边区政府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晋察冀军区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