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是五行属什么的?
“阴阳”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常常可以互换使用,所以很难严格区分它们的内涵和外延。从中国古代哲学来看,它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就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而言,它分为两大部分:一为阴(-)二为阳(+)。 比如,山之北、水之南由于背向太阳而称为“阴”,山之南、水之北因面向阳光而得名“阳 ”。 “阴”和“阳”的含义很广泛,如:天为阳,地为阴;昼为阳,夜为阴;上为阳,下为阴……那么,人体中的“阴”与“阳”又是如何呢?《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大肠小肠道腑之分野也: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為脾者,营居之官,化物出焉: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肠者,六腑之大源,津液出入亦随之,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爲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可见五脏六腑都有其“阴阳”属性:心肺属阳,肝肾属阴;胃、膀胱、胆、大肠均称“阳腑”;而肾、三焦、女子胞则为“阴腑”。这些脏腑的“阴阳”属性正是以其生理特点所决定的。
那么“阳气”在人体又有哪些具体特征呢?《黄帝内经》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者,烦劳则张。阳气者,易动。”“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可见,人体的阳气就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及动力源泉,就如同自然界的天一样:具有温煦、滋养、推动、固摄的作用。因此,保护机体的阳气就成为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方法。 首先要注意保暖防寒。俗话说“寒从脚下起”,因为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加上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很差。所以,要特别注意对脚的保护。 其次还要避免房事过度。中医认为,男子以精为本,女子以血为先,如果频繁性生活可耗伤人体真元之气,导致元气亏损。
此外饮食方面也不宜吃生冷之物,以免损伤阳气;夏天不要贪凉饮冷或过食冷饮瓜果等;冬天也不要穿得过于单薄,以防寒邪侵袭。最后,要多参加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 总之,养护好身体的阳气对于我们保持身心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