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息万变成语?
此典出自《孟子·万章上》:“孟子曰:‘……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孟子说:“孔子真是一个会集了圣德智慧之大成的人啊!他的学术就像合奏着盛大的乐曲一样,以钟声开始,以磬声终结。以钟声开始,是条理分明的起头;以磬声结束,是条理分明的收尾。那是孔子运用智慧和德才,循循善诱,教化和团结人们的无上表现啊!”
万章请教孟子,自尧舜以至于伯夷、伊尹、柳下惠,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即对事物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态度),是否要取法于他们,效法他们呢?还是听从孔子呢?
孟子回答得很巧妙,他先赞美伯夷、伊尹、柳下惠,接着赞美孔子,说孔子能够概括他们的长处为我所用,孔子是一位“集大成”的人物。孟子接着又用比喻说明,孔子就象古时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大师,他能指挥出最壮美、响亮的乐曲,既有金钟敲击的响亮开端,又有玉磬收尾的清亮终结,整个乐曲气势雄伟,条理分明……
后代的人,称孔子为“至圣”,“万世表”,“道之大成”。在许多方面,孔子的确是“集大成”者。他不仅继承了商周以来的“礼”、“乐”制度,而且对它们进行了整理加工,使它们条理化、系统化;他还收集、整理古代的诗歌,编纂成《诗经》一书,为后人研究先秦社会以及文学的发展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孟子盛赞孔子“集大成”,正反映了后代封建统治者对孔子的尊重、推崇。
“金声玉振”从本意说,是指“集大成”。也指集众家之长,融汇许多家的特色而成一家,成为一个新的整体,一个新的品种。“金声玉振”也引申为一个人能将头绪纷繁的事情安排得妥帖圆满,条理分明。而“振”也有引申义,指“震动”,因此“金声玉振”又指美名远扬等。
成语有“万缕千丝”、“万籁俱寂”、“万变不离其宗……”“万”字在这些成语中皆为“数目极大”的意思,不可确指。有的词典指出“万”为“十万”。这是古代汉语中“万”字的确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