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到成都多少里?
2019年1月5日更新: 昨天去了四川北路的锦江之星,因为离静养院很近。晚上出来散步的时候,发现这里已经改成“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了(百度上显示是2016年改造的) 照片上的楼还是原来的样子,现在里面已经是卖衣服的了。 以前这里是苏河边的棚户区,我曾经在1987年的《新民晚报》上看到过报道,提到这里“旧房高层迭起,道路纵横交错;小弄堂千姿百态……整个城区显得错落有致。” 现在这里已经被划为上海的“苏河岸畔”景观区,正在改建中。
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是《新华每日电讯》的驻沪记者,他在2013年写的关于苏州河畔的旧房子文章中提到,现在的房价,老房子大概每平米4.5-5万元人民币,新房子要10万元人民币左右(作者当时买的是二手房,1942年建成,140多平方米,总价650万元,他买完后进行了大修,重新做了外墙等)。
我今年一月份去时,见到路边还有工人在砌墙,应该是刚刚建好不久的新房子。 下面附上我之前写的一篇有关这个地方的旧文(可能有些错别字,原文是这样的) ——————以下是原答案——————— 我外婆家在成都,我出生在南充,小时候跟着外公外婆长大。
记得七十年代末,我还很小的时候,每年春天,外公都会带着我去坐几天火车,到成都后转一次汽车才能到达他的单位——位于灌县(今都江堰市)的某研究所。
那时候条件还很差,火车的硬卧没有空调,又处于年代久远的蒸汽机车时代,车上非常拥挤,环境很差。印象中,窗外永远是高山或者荒山,天色永远灰蒙蒙的。
后来读了大学,每次去成都,都是坐几十个小时的火车和客车,再到校报到的。 读研究生后,条件稍微好点,坐火车的时间减少为十几个小时,但在路上还是要花一天时间。
再后来条件变好,可以飞机直达,只需要两个小时,但是飞机上仍然会晕得想吐。 再然后,我搬到上海工作、定居,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成都远亲”,回趟成都要坐十二个小时左右的车次(T8/T9,成都—北京西 )或十八个小时( K118/K119,兰州—沈阳北 )。
虽然路程变得遥远了许多,但是回去的次数却明显增多,原来一年两次,变成了两三次甚至更多。每次回去,都会去看望我的外叔公和外祖母(我的母亲的外公外婆),他们已经去世多年。
我的母亲和两个舅舅也早已搬到城里居住。他们住的院子已经不见了,我记得那里原来是一个大院,住着好多户人家,我的童年在那里度过,院子里有口井,院门口有一棵好大的黄桷树(我后来给它取的名字)。
那个院子在八十年代初期被拆掉了,据说是因为要修建地铁(当年还没有“拆迁”这个词)。
现在我的母亲住在成都城南的一个小区内,小区名字很特别——新南门车站宿舍。
母亲住的房子不大,二十个平方左右,房间很紧凑,干净、整洁,还养着一只小猫。我惊异于是如何把这么小的空间收拾得如此明亮、舒服。我的母亲已年逾古稀,但依旧身体健康、行动利落。
我的两个舅舅都已是退休职工,过着安逸的晚年生活。大舅舅家有个宽敞的花园,种满了花草树木,夏天的时候,花园里枝繁叶茂,花香四溢。小舅舅家住在城中心,房子有点挤,但是小舅舅和小姨妈感情很好,每天一起买菜,回来一起做做饭,一起出去散散步,日子平淡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