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药水的作用是什么?
以前,红药水的名字还叫凤仙花酊(Dye of Rose)。因为它的主要成分为二甲苯胺肉桂酸盐和苯胺染料,故为苯胺类染色剂,通过染色质(染色体)与细胞核发生颜色反应而呈现红色。这种颜色反应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着色浓度依赖性——当染色时间延长、染色液稀释比例增大时,细胞核被染成的红色越来越浅直至无色。在细胞学检查中,这一特性常被用来作为判断细胞核染色质沉着是否均匀的指标。人们常根据这一特性来判断组织的染色质是否有异常增生或癌变的情况。 由于组织细胞的异常增生和癌变的进程往往是从细胞核开始的,因此对于癌症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和诊断常常涉及对细胞核的颜色变化情况的观察。
1856年,法国科学家布兰斯瓦特尔(A. Bresselet)首先发现了甲苯胺蓝可以使细胞核着色,后来该方法用于细胞学的教学和实践。但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甲苯胺蓝才作为一种染色剂逐渐应用于临床。不过由于其染色性较弱且着色不完全稳定,需要将染料与缓冲溶液加热溶解后制成染色液来使用。其对眼结膜的刺激性和皮肤过敏现象也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红药水的主要成分是碘仿和苯酚两种化学制剂。其中,苯酚为白色晶体,是一种杀菌剂;碘仿则是在苯酚分子中的羟基间位引入一个碘原子而形成的化合物。两者结合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红药水还有减慢伤口愈合作用,可使小血管扩张,加速血液流动,达到消炎效果。 红药水因具有抗菌、防腐、消肿、收敛及止血作用而被用于治疗局部软组织感染、擦伤、挫伤、烧伤以及外伤出血等。近年来,红药水还被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牙周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目前,我国尚有少量药品生产企业生产销售该药品,其品种有注射液、软膏剂、气雾剂等。虽然红药水疗效广泛,但它所含的苯酚和碘仿均为致癌物质,长期使用或将导致慢性中毒,所以不能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