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柏什么生肖?
子鼠 子:即子时,夜晚11点至凌晨一点。又因“子”同“紫”,古代传说太阳和月亮都有黑子(现在称为日蚀)。所以用“子”“紫”指代太阳和月亮。在十二生肖中,动物本身没有明确指向性的只有“子鼠”一属。因为“子鼠”可以代表十二地支中的第一位老鼠,又可以暗合作为第一天的子时、农历十一月冬至一阳生、万物开始有生机等等。说“子鼠”指代的生物是“太阳”和“月亮”也没错——不过这种用法比较迂回,不常见罢了。
丑牛 根据《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其帝太皞……其神句芒……”以及郑玄注,可见中国上古时期是以东方为尊的,“青阳”就是东方的意思;而“丑”居东北方,正对应着初春的惊蛰,此时草木生发,所谓“蛰虫咸动,木德施惠”(《礼记·月令》) “天气下降,地气上升”(《礼记·祭义》孔颖达疏引),所以以“丑牛”象征大地生发之气。
“丑”也符合牛的特性。牛是大型草食性动物,与草同属植物界,“丑”的字形上也是由“禾”与“丑”两个部分组成的。 至于为什么不是猪不是兔子更不是羊?请参见作者另一答案 为什么十二生肖里猪排在最后? 寅虎 《礼记·月令》以十二月配五行,正月“其帝太嗥…其神勾芒…”既指出了寅月的方位又在语句中暗示了这月份的节气变化及物候特征:阳气上升,万物萌发。而寅字的字形就清楚地反映这一特征:像猛虎张口咬人,口中含有“三芽”——上牙、下牙及门齿,象征着生气萌芽!
卯兔 月历二月,阳气更盛,百草发芽,正是草木生长茂盛之时。而“卯”的字形就如同一株茂盛的植物上面长着很多新芽(见图2.4-3)。至于为什么要选兔子而不选择其他哺乳动物?大概是因为兔子两耳尖长,跟树木的枝叶一般,更能形象二月草木旺盛的样子吧。
辰龙 我怎么觉得这个问题应该问《诗经》译注者而不是我呢?——《诗经·邶风·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皆归于己矣。”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黄河水暴涨,水流迅速上涨并弥漫四处,以至河的两边都看不到牛马了。就在这个时候,河神高兴极了,认为天下的美水全都归自己所有了。
那么请问诗人描绘的“柏舟”是什么?当然是河中沙洲上生的柏树啦(参见图2.7-6)!这景象多妙啊,河边沙洲上有一棵大树,树叶郁郁葱葱遮盖着河面,而清澈的水中则倒映着树影。而这棵树正应了二月卯时草木茂盛的样子,这不就是龙么?!
巳蛇 这个字出现得较晚,而且历代字书对它的解释也不够全面统一(参见《康熙字典》),所以我也不知道它到底象征什么意思。只能给你个图案:一条弯曲的线,中间一个圆圈表示太阳,右边斜着的一竖表示天空。
午马 马与阳火同类,又马为陆地上最高大的哺乳动物之一,身体匀称、四肢修长并且跑起来势如奔马。而“午”字形如马背,又恰处于阴阳交接的午时(十一点到十三点),阴极阳升,万象更新。真是再好不过了。
未羊 《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末月和午月一样,都处于阳盛阴微之时,但末月是炎帝和祝融同时存在,而五行的中央属土,故未月为土,同时也符合羊的特征——羊在畜牧业中属于草食性动物,喜暖畏寒,与火行及土行相应。而且土能孕育万物,正如羊能哺育幼仔一样。
申猴 《说文解字》:“申,神也。从示从电。”小篆“申”字左边“示”字变形明显,像是闪电的形象;右边偏旁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本义即表示祭祀时向上帝呈奉酒肉等礼器。引申为表达,还引申指时间(下午三点到五点)。
酉鸡 《礼记·月令》:仲秋之月“其帝少昊,其神蓐收。……其虫毛。”少昊又称玄冥,据说他是一位头发胡子全白的老人,掌管西北方向冬天大雪纷飞的神灵。他的配神蓐收是一位全身赤红的长相凶恶的神明。“酉”字的字形就好像是赤红色的蓐收手持武器在击打白头发的老者,正好应和秋季肃杀的景象。
戌狗 《说文》:“戌,灭也。一曰:守夜者也。”即一夜分为五更,每更高起一柱香的时间,就叫一“戌”。“西”指夜半,也就是子时后半夜。这时候月亮已经向西倾斜,到了“晦朔”,也就是阴盛阳微的时候。这时万物萧条,正是野狼捕猎的好时候。狼善于夜间奔跑,嗅觉灵敏,所以用“犬”字旁表示“戌”,再用“犬”字表示“狼”。
亥猪 这可是最后一个了啊!“亥”字左边“豕”字像一头猪的模样,右边的“亥”象形,原来指猪圈。《说文》解释“亥”的本义为“晦”,即每月的最后一天,又引申指边界、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