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字的五行属什么?
沙,金文字形,是“砂”的本字;小篆字形,从水、从少,意为细小的水流喷溅出的沙子。所以,沙的五行属性为水。 《说文解字》中关于沙的释义如下所述: “沙,水石。一曰流沙。”段注云:“水石者,水所激射之石。流沙者,流水之沙子也。”又引东汉经学家许慎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水弹飞沙。” 古人在解释词义的时候,常常采用“以意逆志”“通假”“形声”等方法,有时也很难分得清到底是哪一种方法。但根据现在的研究来看,“以意逆志”往往是误读,而“通假”和“形声”则较为可靠。因此我认为这里应属后一种情况——即“沙”字由“水”和“少”组成,且古代“少”字作“少”“尐”两体,其中“尐”字在战国文字中多作“小”。“尐”和“少”都是表示含量少的意思,由此可以推知“沙”字的本意就是指含有少量水的沙子——“水”指含水分多的泥土,“少”表示含水分少的颗粒状物质。
需要说明的是,许慎认为“沙”是由“水”和“少”两个偏旁组成的字,这种分析是正确的,只是“少”旁边的“水”并非偏旁,而是“沙”的字形演变过程中所兼并的字。 “沙”被广泛使用并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应该是进入金属时代之后的事情。因为在青铜器和铁器时代,水力是重要的动力来源之一,而沙子则是过滤矿石的工具。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铜与锡冶炼的过程会产生副产品铅和硫,从而制作成了铅锑锡合金(用于铸币)和硫酸(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到了汉朝,已经有冶铁炉使用的吹灰剂中含有“矾石”(Na2SO4·10H2O),并且用铁槽车运输硫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