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五行属火的食物?
“五行”是中国古代一种简易的符号系统,用来表示事物的属性。 中医理论认为,自然界有“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人体脏腑有“心、肝、肾、脾、胃”五大器官,世间万物均有其阴阳属性,并共处于不断变化着的动态平衡之中。 而这五种元素,每一元素又具有阴阳两种属性。这样,阴阳五行的每一元素就有十个状态,合起来就有五十种组合。而这种组合是有规律的,这就是“相生相克”规律。 “相生”就是在阴阳五行的十个状态中,一个状态生另外一个状态,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或者说是: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经(金),肺经生气泡水,水道下行归膀胱(肾),肾(水)生于肝木。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而“相克”则和相生相反,是阴阳五行之间的某一元素克另外一元素的元素。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或者是肺金克制肝木,脾胃土克制肾水,心火克制肾水,肝火克制脾土,木气升发抑制金水泛滥成灾。这些也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了解了阴阳五行的原理后,我们就会明白,食物也有阴阳五行之分。性质温热的食物属于阳性,如花生、核桃、韭菜、大蒜、大葱等;而性质偏凉的食物则属阴性,如海带、冬瓜、苦瓜、西瓜等。阳性食物多具有补养的作用,而阴性食物多具有清热降火的作用。
在饮食养生上,《黄帝内经》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也就是说,人要顺应自然的变化,适时增减衣物,做到不妄作劳,劳逸结合,保持精神内守,这样就不容易生病,就能延年益寿了。而在具体做法上,则要“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其中“食饮有节”就是要求我们在饮食上要有节制,不能暴饮暴食或饥一顿饱一顿,要做到按时按量吃饭,不挑食、不食毒、不酗酒。“多食辛辣,生热助阳,易致阴虚火旺;过食油腻,易于生发痰湿,都是有害健康的。合理安排饮食,保持适当运动量,才能使我们的机体达到“阴平阳秘”和谐状态,以预防未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