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暴力在中国流行吗?
我踢了八年足球,在学校是踢球出身的,后来机缘巧合成了职业球员,现在踢不了正式比赛了,在业余队踢球 先放一张自己的照片 我是个前锋。我在踢球的过程中经历过无数次粗暴的防守,也使用过非常规的战术动作。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中国足球之所以踢不出来的原因并不是我们技术不行或者身体素质差(当然这两点也很重要),是中国没有形成良好的足球文化,而足球文化最重要的不就是尊重对手和裁判嘛!
举个例子,我在踢正式比赛的时候遇到过几次故意伤人或者带有攻击性的行为,我的应对方法不是冲对方发脾气或是报复,我只是用更猛烈的方式回击,例如在一次比赛中我的脚趾被踩断,而在一场联赛中我的眼角被人挖伤.....但是我并没有发泄在我的对手身上,而是找裁判报案(因为我的对手是我尊敬的前辈),最终我的对手因此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停止比赛并罚下)。
所以,如果中国球员能在赛场上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尊重对手,我相信中国足球一定可以崛起。另外说到犯规,我想说的是,只要是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合理的冲撞都不会算是犯规。而有些球员根本没有技术和体能优势,就会采用恶犯的方式来阻止对手,这种运动员在我看来根本不值得尊重。
最后推荐大家看一部电影《一球成名》,希望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西方体育社会学家普遍认为,足球暴力主要是指西方流行的狂欢式暴力,即拉拉队式的宣泄暴力,基本上不具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这同中国球迷的暴力行为有很大区别。在中国,足球暴力既有西方狂欢式的宣泄暴力,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破坏性和攻击性很强的非理性暴力。
在英国,1985年海瑟尔惨案后,球场保安措施越来越严格,不允许观众携带易燃易爆和管制刀具等物品进入赛场,甚至对瓶子的大小和可乐的容量限制都有明确规定。在这种规定下,西方的足球暴力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在中国,赛场安全保卫措施和管理制度并不那么完善,而且,中国球迷在文化心理和意识形态方面与西方球迷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中国球迷的足球知识、对足球的兴趣和对足球的关注不够,从而对足球和足球运动的认知上存在缺陷,加上近年来中国足球“黑哨”“黑足”等丑闻的集中凸现以及运动员、教练员、管理者的低素质事件集中爆发,严重打击了广大球迷多年积累下来的对足球的厚爱,使他们在感情上与球场形成隔阂。
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人情味比较浓厚的国家,在足球运动上,球迷大多更支持自己所在地区(特别是大城市)的球队,而很难接受其他地区的球队,缺乏必要的理智和克制。例如,广州大部分球迷支持太阳神队,北京大部分球迷支持国安队,山东大部分球迷支持泰山(鲁能)队,陕西大部分球迷支持国力队等。有的球迷甚至视对方球队为宿敌,这种“敌人情结”使得他们从感情上就很难和对方达成默契,甚至一遇到刺激性事件,就容易失去理智。再加上受到传统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大多把“胜”看作是“英雄”或者“王者”而把“败”看作是“懦夫”或者“卑贱者”。
因此,胜利者的暴力在中国成为一种比失败者暴力更突出、更普遍的现象。如一方队伍获胜以后,在球迷欢呼雀跃的情景下,很容易产生一种“所向披靡”的豪壮情绪,从而肆无忌惮甚至带有本位主义倾向地向对方的球迷进行人身攻击。这种胜利者的暴力行为也体现了中国人尚武的民族心理和好面子的民族特征。有的胜利者为了显示自己是强者的尊严和荣誉,不顾自己的安危,甚至不顾法律的约束,而使用暴力对待失败者,从而使得足球暴力越来越具有破坏性和攻击性。
此外,中国人“人治”色彩比较浓厚,从而对“法治”存在一定程度的怀疑和漠视;对于社会、对于生活,心态急躁而缺乏必要的耐心和宽容。这容易使球迷在遭遇足球场上的负面事件或者遭遇对方球迷的刺激时,从感情上很难控制自己而容易丧失理性。所有这些文化心理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都使得中国球迷的足球暴力具有更多、更突出的破坏性和攻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