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属于哪五行?
这个答案写于2016年,当时《黄帝内经》刚刚热起来。 先说一下我对五行的理解(当然这不是我的原创): 金——清、轻、灵; 木——通、达、升; 水——润下、内敛; 火——外散、上炎; 土——中和、载物。 在古代,没有水这一行。现代很多人以五行缺水来命名,其实是不正确的。
再来说说《内经》中关于水行的论述: “厥阴之脉,……其别走阳明…其气下陷。”(《素问·厥阴条》) “太阴之道,……其别络太阴,……复从太阴…其血濡弱。”(同上) “少阴之脉,……复从少阴…其气溢泻。”(《素问·少阴条》) “少阳之脉,……其别络少阳…其气郁发。”(同上) “太阳之脉,……其别走阳明…盛阳之态。”(同上) 所以,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得知《内经》中的水行,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不同的部分: 一是指肾、膀胱等的阳气和津液,二是指脾、胃等的津血。
下面来说一下宁。 《黄帝内经》中,共有7处提到“肾”字,5处提到“膀胱”。在这些论述中,有4处提到了水的运行: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素问·经脉别论篇》)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同上)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故水不积不行,积聚成水病。”(《素问·生气通天论》) “饮食入胃…精微散布…随气上升…”(《素问·五脏生成篇》) 可见,中医所说的肾,含有先天与后天之别。前者主要是生殖之精的贮备所,后者则是全身精气阴阳的根本。两者均依赖水的蒸腾气化而功能正常。所以说:“肾者,水脏也。”(《素问·金匮真言论》)
我们再来看看被称为“水中金”的宁。 《黄帝内经》中有16处提到“胸”,其中8处在论述“肺”的时候提到“胸”,6处在论述心的时候提到“胸”,2处在论述肝的时候提到“胸”。在这26处的论述中,出现“中焦”9次,“脾胃”13次。 在所有的“胸”的论述中,只有两处提到了水的运行: “饮入于胃…上行喉咙…肺之呼出故日喉。”“冲中之气,急奔声门,喘喝有声。”(《素问·五音五味》) 所以,我认为宁应该属于《黄帝内经》中的土(中焦),而非水。理由是:
一、金生水,土生金,也就是说金和土都依赖水的存在而存在;二、土的性质是承载,是受纳,而不是克泄;三、土生金,是在水中生,不是在火上生。如果说金要克木,那也是在水中克,不能在火上克。因为木的特性就是喜水生,怕火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