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八卦福贴哪里?
在《易经》里,把天划分为乾、坤两卦;地分为艮、兑两卦。 乾为金(白色),巽为木(青色),震为雷属木(青色),坎为水属水(黑色),艮为山属土(黄色),为五行相生的顺序排列。坤为土(黄色),离为火(红色),兑为泽属金(白色),为五行的相生顺序的逆序排列法。
古人把天上的日月星辰称为“天权”。这里的“斗”指的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颗星天权星。而“杓”则是指另外六颗星,分别叫做玉衡、开阳、摇光、洞虚、机括、武曲等七颗星组成一个斗形,故称之为北斗七星或北斗之斗。人们称北斗为天枢、天璇、玑三种星的简称)、天玑(指北斗七星中第五颗星玉衡)、天权(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所以古代人用这七个星来象征东、西、南、北四方的方位和天的上下四方,即“宇”与“宙”的含义。因此,我们知道了宇宙天体有四象之分。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祖先要把这种自然界的物质抽象出来作为人们的吉祥物呢?这是因为古人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有灵魂的,他们崇拜大自然,希望得到大自然给予他们的庇护保佑。于是就有了许多关于大自然的神话传说。其实这些传说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说风就是其中之一吧! 在古人的观念里,太阳属于东方苍龙,月亮代表西方白虎;南边的朱雀是火球;北方玄武是龟蛇合体而成。
在五行学说里,东方主木,南方主火,西方主金,北方主水,中央主土。这样,万物都有其五行属性,如木可生火,火能克金等等。同时,五行之间还存在一种相克的关系。这就是说每种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相互影响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生态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可见古人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同时还意识到了这种平衡的重要性。
由于这种原因才衍生出后来的一些有关五行生克的观念。比如水可以克火、火不能生土之类的道理都在其中了。当然这些都是古人的一种朴素辩证思维方法而已,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可言。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的五行八卦实际上是古人根据他们对大自然认识的总结出来的结论,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那样神秘莫测。它们只不过是古人为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以及人类社会活动而产生的概念罢了。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天地之间的位置分别是东南西北,对应着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也知道了天上星辰分别象征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而且它们的形状和颜色也不一样:天上为白、青、黑三色,地上为黄、绿两种色调组合搭配而成;还有四象之中的木火土金水四季轮回更迭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变化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