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五行属什么?
在汉字中,有一种字是专门用来表达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及事物变化的;还有一种是专用于记述人事物态的。这种用以表示天地的字,叫“天字旁”或“日月字边”。 这类字的起源较早,《说文解字》收录了十多个这样的汉字,如“旦、月、朔、晦、晨、昏、景、暝(míng)、晓、冥、旸(yáng)、昃zè(太阳偏西)、晦、朔”等等。 在这些字里,“日”有4个,“月”有3个,与天象有关的占了多数。这说明古人很早就懂得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来认识大自然了。比如,根据对月相变化的认识,古代就有了“三十日朔,初一为晦”的说法;而“旦”字的出现,说明古人从日出到日落一天的时间划分已经明确。
此外像“夕、暮”等字,都表示夜间的意思;而“明、昏、暝”则表示由亮转暗、由明转暗的过程。当然,它们也都反映了古人对光和影的关系的认识。 “晦”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此时月亮隐没不见,因此也叫朔月、孟冬;“朔”则指新月初见之时,即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古人在描述天象时,喜欢用“景”这个字。“景”与“影”同义。《说文解字》云:“景,光明也……像日光之形。”也就是说,“景”像阳光照在地上形成的影子。由此可知,“景”与光照密切相关。因此它常被用作反映天气变化的形容词,表示天气明朗的样子,引申可作晴朗解。 “景”也是表示日月星辰位置的词根之一。如二十八星宿中的“井木犴(hàn)”“室火狗”,以及“参商两隔”之说中都含有“景”字。古人的观测精度是相当高的! 不过,也有例外的情况——有时古人也会用“景”去形容光线昏暗的样子,于是人们又造出了一个“景”字的简化体——“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