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五行中属什么?
五行中并没有单独的“耐”这个字,它是由“火”字加上“而”字组成,属于形声字。“而”在甲骨文中是“鼻”的象形,也是个“鼻”字头的形声字。
“而”字从虫(音雷),表示一种叫声如雷霆的“金龟子”。本义作“颊毛”,就是长在嘴边旁边的毛。
“耐”字的“火”字旁,既表义也标音。“火”字有“热”和“光亮”的意思;因此凡用“火”作形旁的汉字,都与“热”和“光亮”相关;比如“烧、然、热、熏、焊、爨、灼、煎、熬(áo)、烹(pēng)、蒸、煮、烙(lào)、炙、烘(hōng)、焘(tāo)”等皆从“火”。“火”字的本义是“熊熊燃烧着的火”,引申指“火”(如木火、煤火、炭火、烟火、炉火、煤气火、电火、火锅之火等);后来也引申为“指发怒等情绪激烈、高涨”之况(如同烈火燃烧)。
“耐”字的“火”字旁,既表义也表音。“火”字既可表示“热和光亮”;“而”字的本义是“颊毛”,后来也成为鼻子的象形,二者组合就成“耐”字。这就表明人在热气和光亮的影响下,脸上的颊毛甚至鼻子都可以感受到热度;又由“颊毛”的耐热引申为“忍”(心字旁的“忍”字,表示心理的忍耐,而金字旁的“容忍”之“忍”字则表示外在的容忍)。因此,“耐”字有“经得住、受得住、忍受、忍耐、忍心”等含义。
综上所述,“耐”字有“心字旁”和“金字旁,分别表示“内心忍耐”和“现实容忍”之义。由于“火”字本来就有“炎热、光亮、情绪高涨”之义;“而”字也有“颊毛”、“鼻”等含义;因此“耐”字就有“经受得住热气、禁得住热气、忍耐热气、内心能够忍耐”等意思。(“而”字在简化汉字中,省掉了“虫”字下面的部分,就变成了“二”,与“而”成了完全的异体字。)
由于“火”字的本义是指“熊熊燃烧着的火”,有“热”和“光亮”、“情绪高涨”之意;因此,“耐”字就具有“禁得住、经受得起、忍受、忍得住、忍心、忍耐”等含义。“耐”字是一个会意字,有“心字旁”和“金字旁”。
“火”字除了表示“火”这个本义之外,还可以引申为“热度;光明;明亮;光亮;发光;烈、炽(chì)、猛、旺、烈、旺盛、兴旺;火气、脾气暴躁、急躁、生气、气愤、气恼、焦躁、焦灼、发怒、愤懑(mèn)、忿(fèn)恨、怨恨、愤怒、恼恨、气恼、暴怒、盛怒;发脾气、生气”等含义。
“而”字在古代汉语中是个相当重要的虚词,它可以作连词、助词和代词。“而”字作代词时,通“尔”,可以指你、你的和你们的,也可以指他、他的和他们的。“而”字作连词时,可以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不译或者补充意义。这个意义如今多用“着”来表示。比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的“庞涓死焉”,意思是庞涓死在那里。有的字典上把“焉”字解释为“于之”的合音词,相当于“在那里、于它”等,就是一个证明。“而”字作连词时还可以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也表示“着”、“地”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用。“而”字作连词时还可“表示如果,相当于‘如果’、‘假使’等。有的字典又把“尔来”解释为“从那以来”,等于“迩来”(eir)。而有的字典又写成了“迩来”,意思也是迩来以来。“迩”是形容词,表示近。而有的字典又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