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护城河在哪?
老北京的护城河,现在的名字叫做玉河,是流经古都北京的一条古老河道,它南起永定门,向北经天桥、地安门至神乐署(今人民剧场)南端折而向东,穿城东而行,在朝阳门外与积水潭相连。 说起这条护城河的来历,据说金代时北京建城后,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于此,为巩固首都的防御,他令军士在城墙外挖了一条宽约200步(折合今天137米)的外城河,并在城墙上开了4个城门,建立了4座瓮城,将原来京城的四角楼改成城台,在城上修筑了箭窗,以备射箭攻守之用。
明代初年,为了加固城防,将外城河加宽到500步(合今690米),并将护城河里的水引入城内,形成了“城内河”,同时在城外河中设闸,以调控水流。 北京的护城河除了具备防水、御敌的功能之外,还有排水的功能。旧京共有水道五:即香池、酒醋池、金水河、筒子河和太平湖,这些河流最后都通过护城河汇入积水潭或北海。古人有诗云:“五里徘徊作一川,清流全在水中间。天寒莫道花枝改,春水还将两岸还。”
旧京的水系颇为复杂,除了上述诸河以外,还有许多池塘、沟渠与护城河相通。如位于崇文区与宣武区的交界处,至今仍保留着一座宝钞沟桥梁,这座桥便跨越于两条古河之上:一条便是外城的护城河,另一条则是流经旧城区西北部的宝钞三条胡同的古灌渠。内城的东北角还保留有明代开挖的小运河遗址。 近年来,有关部门对古城风貌及水系进行了恢复性建设,今天的北京人又可以看到高大的瓮城、厚重的城墙,以及蜿蜒流转的护城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