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小区违规?
说一个你可能信的着的,我居住的小区里就有一个。 位于朝阳区东三环劲松桥的华腾园,是一个普通的高层住宅区。 近期小区里出现了违法建筑——在绿地里擅自搭建违章建筑。 由于是住宅小区,所以没有大型运输车辆出入,也没有渣土堆放,这给违建者们提供了方便,使他们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偷偷地盖了将近20间房。
这些非法建成的“房屋”大多用于短租公寓,也有部分作为公司办公用途。目前被拆掉的已经建了砖混结构,还有一部分只是铺了地板,安上了门窗,尚未完工。 从外观看来这些房子和正规的商品房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有些内部并未装修。据小区居民介绍,这些违建房屋的租金大约每月5000元,价格还是比较高的。
记者随后来到了小区所属的劲松社区服务中心。对于此事,工作人员却否认是他们允许建的,声称自己也不知道。 当记者问起具体是谁主管时,对方表示需要向上级汇报。随后,上级主管单位的一名负责人给出了答复: “这个我们不清楚,得去查。” 对于居民的疑问,该负责人并没有给出让居民满意的答案。
根据北京市相关条例,新建住宅小区要按总建筑面积的1‰建设养老服务配套设施,但北京半数社区无法入住一户养老服务设施,七成新建小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未达标。
据了解,截至2013年底,北京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达到286.9万,占常住总人口的13%;户籍老年人口329.2万,占户籍人口的22%。据预测,到2020年,常住和户籍老年人口将分别为400万和405万。而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共有养老机构412家,床位不足10万张,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去年9月,北京出台《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11-2020)》,提出“集中建设”和“住宅配套建设”两种方式解决“养老难”。按“住区配套建设”比例要求,在新建小区方面:3万人以上规模的住区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机构(托老所),规模为500平方米至2000平方米,提供30床至100床;1万至3万人规模的住区配套建设老年服务驿站,规模为200平方米至500平方米,提供10床至30床;1万人以下的“街坊式”小区配备一定规模的养老服务设施。
《2014年度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实施监测报告》显示,全市有近七成新建居住区达不到养老配建指标要求,已通过规划审核的124处居住区中,61处养老设施配建不达标,达标率仅为50.8%。部分养老设施还出现了挪用改变用途的情况,共发现48处,共计16700.44平米,其中18处在规划设计阶段被其他性质用地占用,30处在建设实施阶段(建成后)改变了使用用途。
记者了解到,养老配套设施不达标的居住区中朝阳区、石景山区、丰台区分别有14处、13处、12处,约占全市总数50.8%。西城区、东城区规划居住区较少,达标率也较低,仅有50%,在新建居住区规划审核工作中落实专项规划力度不足。